前两天,胡女士的儿子的同班同学佳佳到家里玩,两人一起做手工。出于鼓励,胡女士夸奖佳佳:“你做的青蛙跟真的一样,很好看。” 听到这话,一旁的儿子赌气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做了!”胡女士觉得儿子脾气太怪,没理他。过了一会,她听见佳佳大哭起来。原来,她儿子趁佳佳不注意,将她做的“青蛙”剪掉了一条腿。便问儿子:“你为什么要弄坏佳佳的‘青蛙’?”哪知儿子大发脾气:“他做得一点都不好看!”然后便冲出去了。
胡女士的儿子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上幼儿园时,她就发现了他这个毛病,上小学后,他嫉妒心变得越来越强,一听见胡女士夸别人家的孩子就发火。
【心理分析】
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绪,在婴儿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这种自然、正常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并不需要引起格外重视。但如果嫉妒心愈演愈烈,且严重影响到人际生活,则是一种消极情感,对内会扰乱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对外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对于小孩子的嫉妒心,我们最好先寻找这背后的原因,区分具体行为是好胜心驱使还是嫉妒心使然,这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客观分析才能分辨出来。万一无法分辨则需要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咨询建议】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表扬别人家的孩子,或许认为确实比自家孩子做得好,或许是出于好意,鼓励别人家的孩子。但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有时家长的无心也会让孩子不开心。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被大人宠着哄着,容易变得唯我独尊、自负自大。这实际是一种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恐惧不安所致,而根源还是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说话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可以表扬别的孩子,但不要比较,也千万不能忘记表扬自家孩子。同样是表扬,家长还可以表扬各孩子的不同之处,让孩子们都能在家长的表扬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并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加以改进。
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嫉妒心,常常给他贴上小气、自私等标签,并由此作为批评孩子的理由。其实,很多行为只是一种情绪的反应,家长应充分地、真正地理解孩子,再学会运用正确、智慧的方法来化解、引导,那么,嫉妒也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