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长尾效应
本章的逻辑结构
本章的核心观点
长尾效应,英文名称Long Tail Effect。“头”(head)和“尾”(tail)是两个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做“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通俗地说,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积会带来明显的长尾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长尾效应”的头部就是主流行业,二尾部就是那些非主流行业。
设计的破坏性
在流行产品中,很多设计并不能满足全部人的需求。但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下,3D打印各种创意工具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成了产品的设计师,能够尽可能完美地设计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显而易见,这种“业余艺术爱好的复兴”打破了流行产品的设计,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产品。
工业匠人
在长尾效应的影响下,大规模的手工制作的兴起引起了对特别产品的广泛需求。这些手工制正是为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工业匠人就是在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小批量生产以此满足个人需求。
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是指当人们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之后,会愿意放弃高收入的平淡工作而转向低收入的令人满意的工作。当这一理论被用到产品设计中时,商家会将人们的参与度同商品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使用该商品时,有置身其中的乐趣。同样的,在购买家具时,大部分消费者愿意购买能够自己组合的单个家具,而非组合套装。当自身能够和产品互动时,便从消费者阶层最有激情的人群中诞生了小型商业。而淘宝、亚马逊等大型零售商的网页上,我们每个人的主页都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爱好而重新安排的。
这些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得到有自己参与和自己爱好相符合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也就是幸福经济学的另类解读。
内部信息
大部分比较出色的公司基本上都存在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DIY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碰撞,实体产品通过数字设计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成为信息的产品越多,能够将产品作为信息处理的程度越高,大家共同创造,全球在线分享,重新混合设计,免费共享。
重新混合实体世界
重新混合向大众发出邀请,使人们无需从零开始创造或必须持有原创的设计,直接参与对已有产品的改造即可。
比如使用各种零件组装电脑,这过程中不需要改造者发明鼠标或者键盘。
小批量
狭义的小批量是指手工制造;广义的小批量指那些将产品质量置于市场规模之上的商业。这些商业主要看中自己的兴趣,并不意味着大众市场。
心得分享
摘要:
在互联网实例中,“产品”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数字形式的创意和表达,文字、照片和视频等;不以金钱,而是以时间,在与商业产品的竞争中取胜。博客不是书籍,但最终成为另外一种娱乐与信息传播方式。过去1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用在消费业余内容和专业内容上的时间,Facebook、Tumblr、Pinterest 等社交网站的兴起无外乎是大众关注点由20世纪商业内容公司转向21世纪业余内容公司的结果。
同时,世界各地的工厂也敞开了大门,向拥有数字设计和信用卡的普通人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服务。如此一来,创意新阶层得以进入生产领域,将自己的设计产品模型转变成产品,却无须自行建立工厂或公司。制造业也变成了另外一种可由网络浏览器获取的“云服务”,只要你需要,就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少量的工业设备获得。这些工厂自有别人运行,我们只在需要时使用即可,——如我们使用Google或苹果的大型服务器存储照片或处理电子邮件。
心得:
本章所讲述的长尾效应,为我们呈现出了互联网时代市场供需的细分和深入。
长尾效应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互联网推动产生了一个实体市场所不及的多元化市场,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并且满足了这种诉求。有人有对精细化产品的需求,有人有对小众化产品的需求,也有人有对独立制作销售的需求。这些需求所产生的效益相加,是非常靠近甚至并不逊于从前大众化商品的利润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业不再是大工厂拥有者的专属。个人能够创立“小批量”的手工作坊,工厂也开始利用长尾效应向普通人提供少量服务。像今天的“追星一族”,可以联系工厂制造自己设计的应援物。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只要安装有ps,pr等软件的人,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产出作品。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制造者、传播者、消费者,追逐热爱、变现流量成为了一件平常事。
长尾效应依托互联网时代而出现,让小众化、多样化的声音得以被听见。当占比较重的部分已经没有什么挖掘空间的时候,长尾效应提示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少数人”之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时代原住居民的我们,已经体验到了较多的信息红利,相较于爸妈那个听歌需要抢购录音机磁带光盘的年代,我们所需要做的,仅是心念一动,搜索一下,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各种东西。
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人都成了制造者,享用者,乃至创造者。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可能,从而创造和衍生出各种新鲜事物,准入门槛降低让更多定制的,个性化的产品涌入,恰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期待。
依托互联网,人们可以提出创意,群策群力,不断修改,这将带动生产的“内卷”,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产品种类及品质的提高和其中包含的“创客溢价”也必将反哺人们,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大数据及强大的技术工具赋予了每个人发明的能力,而具有了创意和数字DIY能力的人们,也会自发开启自由自主的新生,使人的创造本能得到充分释放。同样,这也昭示着我们,要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新观念,营造“双创”氛围,助推社会发展。
在过去的时代,小众的需求与个性化的企盼,不会有人看到。如今,作为长尾的个性化与小众化的群体, 开始受到应有的礼遇, 一个为长尾服务的时代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