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
当年,我曾经在A股里面沉浸了一段时间,有盈有亏,但总觉得不得要领,说实话,那段时间我非常努力,或学习过往k线走势,或研习前辈操作手法,或去看那些虚无缥缈的操盘手回忆录。说到底,只是渴望能窥见那一线天机,给自己真正地换一种活法。可惜最后,我却仍无法如愿,最后不得已选择了暂离这个市场,重新回归了当初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日子,为此,现特写下本文,以记录当初的心境与想法,以及对于这个市场的困惑。
我知道,打工确实是相对而言,看似比较安稳的道路,所以每每在工作后,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不真切的“安稳感”,而直到再次的职业动荡,有失业风险时,才又想起临时抱佛脚,想着通过别的途径来挣钱,说到底,打工所带来的“安稳感”,终归只是梦幻泡影。
我很早就意识到,打工都是朝不保夕的。我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找不到任何的归属感。相识了几年的同事,每天面对7、8小时,一坐就是一两年,但我心里仍觉得彼此之间很陌生,仿佛出了这个门,大家就再也不会见面了,或许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所以我内心其实非常孤独,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几年前失恋的缘故,我心里觉得所有人,其实都只是和我相遇一段时间而已,最后都会分开。工作上领导给我找不愉快时,我那一刻当然会不开心,但我不会真正往心里去,因为我知道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会太长,过一天即少一天,所以工作上而言,其实我并不会内耗。
但我心里,确实已经厌倦了这种日子,并非所谓的应付人情世故,也并非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内容很多等等等等。或许我的工作,其实并不算恶心,甚至,如果光看纸面的话,可以说是比较幸福的工作了。双休,几乎不加班,下班几乎没工作找我,薪资也不低,同事不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吧,但起码算的上是沟通无碍,合作顺畅。但我始终觉得灵魂被束缚着,我知道我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我想学学摄影,学学剪辑,学学音乐,我也想多去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我当然知道,这些兴趣爱好完全可以在下班后来培养。我加班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按理说完全可以做到,但我下班后,就完全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精力都提不起来。很多时候,我甚至能在沙发一躺就直到凌晨,就刷刷抖音,玩玩休闲游戏,时间就这么一下子过去了。我常常很困惑,明明只有8小时的工作,也并不是很困难的工作内容,为何就能抽掉我几乎全部的精力,以至工作之外,我动都不想动。
大约两年前,我失业了,我记得那天下班的时候,我非常的开心,那时候我还住在我哥的家里,刚好他下班碰见我,他还问我说今天怎么这么开心,是啊,那是我发自内心的开心。可惜好景不长,我便开始了焦虑,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中。我尝试去找工作,面试,准备进入下一段的循环中去,可没找几天,我开始接触了股市,很快后我便决定暂缓找工作,而是转向投入A股中去。
我惊奇的发现,我对股市非常的有兴趣,在那之前,我只在支付宝买过一些基金,债券什么的。那时候我觉得基金比较安全,股市太凶险了,所以一直没有接触,直到那段时间,我有非常多的时间,无聊之下尝试了解了一下这片未知的世界,我才发现自己对其非常感兴趣。那段时间,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之路,我内心发现,我很想走这条路,也就是职业炒股。因为它给我看到了我久久追寻而不得的自由感,或许很多人认为那是懒惰,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条路,不止危险,而且,十分的辛苦,想要走好,远远不是点一下买入点一下卖出就可以做到的。或许这件事对我而言,就好像小说中的修炼,有的人天赋异禀,修炼各种顶级功法十分轻松,而有的人资质平庸,终其一生都无法得见大道。
股市沉浮
刚进入股市的我,一切都很新奇。什么MACD、KDJ、RSI、金叉死叉、什么五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什么顶背离底背离等等等等,反正一堆专业名词,我一度专门去研究它们。当时觉得好神奇,均线上穿形成金叉后K线图真的一直往上走,下穿形成死叉后K线图真的往下走了。就仿佛这些指标,就可以预测未来股价走势一般。
但很快,我就发现了不对劲,那就是这些指标指向的将要上涨的股并不会真的上涨,我按照指标买的持有了很多天没有上涨反而开始下跌了,而几天后的指标也开始往下走,开始将要形成死叉了。我很困惑,一番寻找后,发现了一个词,那就是 -- 滞后性。这些指标是滞后的,我恍然大悟,当然了,直到后来我发现,这个词描述这些指标也并不准确。
那时我看着满屏的股票,一根又一根红绿的柱子形成的K线图。我总感觉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我四处寻找,发现了另外一个指标:成交量。它和上面描述的那些指标不同,它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交易情况。我如获至宝,仔细观察那些股票上涨阶段的成交量,以及股票下跌时的成交量,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期间我甚至还听网上的一些什么口诀:什么放量上涨还要涨,放量下跌还要跌之类的。但我发现这也并不对,放量上涨可能的是暴跌,放量下跌的可能却是暴涨。换句话来说,就是成交量暴涨,可以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成交量萎缩,同样可能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它们和股票上涨下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唯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这支股票,很多人进行买卖交易。但至于它是上涨还是下跌,完全取决于多空双方的博弈结果,不对,不能说是博弈结果,而是它们之间博弈的过程。
那时候的我,写了一套程序,用以给我从这五千多支股票间,选择出我主观认为比较好的股票,也就是感觉它会涨的。依据有:k线形态、最近成交量、历史上它的股性如何、公司的市值流通值等。我让程序在每天收盘后,对这五千多支股票一一进行分析,以我主观的依据给它们进行打分,最后选择出靠前的五十名,加入重点观察的池子,以待第二天的时候进行买卖。当然,程序并非只有在收盘后才开始工作,它在开盘期间也会对重点监控的池子进行监控,发现它们上涨一定比例,或下跌一定比例时会进一步计算是否可以考虑买入,盘中触发购买预警的,会通过邮件给我进行推送。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通过简单的代码计算,就能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让我选到将要上涨的股票然后进行买入,当然了,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也终是事与愿违。
再后来,我迷上了那些著名游资的传奇故事,也尝试学习它们的操作手法。我仔细去听他们的语录,把他们曾经参加比赛的实盘记录拿出来研究,观察他们的买点卖点。说实话,还是有一些帮助的,虽然,并不足以让我真的全面认识这个市场,稳定赚到前,但起码,我对这个市场,开始有了一点初步的认知。
开始知道了一些操作手法,例如:什么低吸,半路,打板。也知道了什么叫龙头股,中军股,跟风股等概念。我那时恍然大悟,那些所谓的金叉死叉指标,其实并不是滞后,它们根本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势,它只是对过往K线图进行了一次描绘罢了。我此时再看这些红红绿绿的K线图,才发现,这每一个圆柱,都是当天多空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结果。也就是我看到的都是历史的结果,当天结果如何,根本无法预测第二天的情况如何。所以我那时认为,那些所谓的“技术流派”,也就是对着K线什么画线预测未来走势,什么看5日均线10日均线预测未来走势,还有那些所谓的技术指标,它们其实通通都不过是在倒果为因!股票上涨,K线的MACD必定是金叉,但这并不能代表将要金叉K线则必定上涨!好比将要金叉的股票,结果它下跌了,那么再过几天, 将要金叉的交汇线也就会 缓慢得向下汇合成死叉了,那时的我,终于意识到看这些指标,看这些K线走势来炒股,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那时的我又开始陷入了迷茫,那究竟什么能决定股票的上涨和下跌呢?搞不清楚这个,就根本无法正确选股,无论如何自欺欺人,说到底,都不过是凭感觉罢了,既是凭感觉,那终归是无根之木,牛市时能赚钱,熊市时则亏钱。这并不是我要追求的,我追求的是希望可以穿越牛熊,可以当作一生的职业来做的。牛市大家都可以赚钱,因而牛市冒出一大批的“股神”,而到了熊市,又会有多少人黯然离场...
我观察那些做的优秀的选手的交割单,也曾买过一些书籍来学习。之前我总以为我可以买一些涨跌幅小,波动小的股票,然后等它一上涨就卖掉,低买高卖嘛,这不就是最纯粹的手法嘛?只要它跌,我就加仓,没钱就一直拿着,等它上涨回来即可。但很快我就发现,它们在大家涨的时候你没涨,而市场很差的时候,你会跟着一直跌。而我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正处于失业中,我并不可能一直等你,因为等你涨回来周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甚至最坏的情况,根本就可能涨不回来就退市了。
于是我重新思考股票为何会上涨,推动它上涨的根本究竟是什么。那时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伙都热衷于追高,买那些低位票不是很稳妥嘛?不会大幅度亏损,但是追高买错了可能就很高的亏损。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股票为何会上涨,答案是资金。虽然看着像是废话,但却是解决了我当初的困扰。那些没什么波动的股票,根本没有资金流入流出,没有买卖,自然股价就没波动了,你想着自己选一个低位的票买进,然后别人蜂拥而入然后给你抬轿子,你等着股价上涨就把手中的股票卖给他们,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细想想,为何别人会给你抬轿子呢?没有资金关注,期待着提前埋伏进去,然后很快就有人给你抬轿,无疑天方夜谭。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资金关注,就是0买入0卖出,当然会有人买入,有人卖出,但角落边上的股票,突然就大批人进来买入,除非是突发什么利好,又或者是迎合了当下炒作题材外,除此之外几乎不可能。资金的涌入涌出,带活了这只股,同样,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每个人的买点卖点并不一致,你认为的那个点比较适合进场,你能买到,恰恰是因为场内有人认为该卖了才会抛售给你。那么问题就来了,资金都看好时,筹码供不应求,自然带动了股价上涨,但是涨幅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人认为已经可以抛售了,甚至他们会认为已经到了高位,再不抛售就危险了,而一旦大量的人都不看好时,筹码供过于求,自然股价就会一跌再跌。
我开始慢慢理解为何大家都去追高了,他们之间,或有贪婪的赌徒,期望通过某支股票一朝暴富,但冥冥之中,或许他们也真正契合了股市的本质。资金流动的方向,才是真正的赚钱效应所在,但同时,巨大的危险也伴随其中。
价值投资
我曾经阅读了著名交易员-杰西·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相信那是被很多人所奉为经典的作品,亦曾研读过国内著名游资“炒股养家”的《养家心法》,也一同听了他在清华大学上对于股票、股市的演讲。就对比而言,我觉得炒股养家的理念,更符合于中国股市的国情。或许是我悟性不足,利弗莫尔书中所说的,代入到A股股市中,我感觉非常的空泛。但炒股养家所说的,也并不符合,或者说并不完全符合我在这个市场扑腾时的现状,A股股市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难,而且是瞬息万变,风格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简直是天差地别。但不可否认,《养家心法》还是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它的存在,就如同《孙子兵法》一样,并非于“术”的层面来论述战争,而是以“道”的层面来论述,站在更高的纬度去看代战争一样。所以尽管战争形式一直在变化,而《孙子兵法》似乎从未落伍。
看完了一些作品后,我觉得A股最大的差别就是:对散户而言,是没有价值投资这个说法的。你说不是有很多巨无霸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吗?例如茅台,宁德时代,寒武纪、比亚迪等。是的,如果长线持有它们,陪伴着它们成长,这确实是价值投资,投资它们也确实会收获颇丰。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首先第一,你根本就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去对一家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评估它未来的成长空间,光凭那些炒股软件上短短的几行字,就可以看的出来这家公司的优缺点、未来空间了吗,这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说白了,就凭那些信息,很多人甚至都根本无法确定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具体的业务是什么,真正赚钱的项目是什么,甚至究竟有没有真正赚钱都根本无法确定,那些炒作所谓的词条,完全可以擦边粘上去,我已经见过无数的炒作之后,公司的人出来发公告澄清跟某某炒作题材无关,或者说并未实现盈利之类的了。其次第二,绝大多数人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一家企业的真正成长,让时间倒退到十年前的茅台,又有多少人能坚持持有到今天呢?就算你能坚持,A股又能有多少个茅台能让你遇上呢?
那问题来了,价值投资如果并不适合于A股,那或许就只有短线投机了。每天无数的散户在这个市场进行搏杀,说白了,都不过是在投机罢了。对于整个市场的角度而言,或许是正和博弈,但对于散户而言,其实这就是零和博弈,不过是互掏口袋的游戏罢了。牛市的风来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股市是捡钱的地方,甚至连街边买菜的阿姨都喊着要炒股,殊不知,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当然,我也是经历了毒打之后,才猛然惊觉。
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