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互联网时代召唤着变革,企业IT化、信息化、大数据化、智能化及赋能已经由口号向实际演进,运营商作为传统企业的先锋,已经逐步将互联网能力融为己用,尤其是腾讯系下的微信、小程序等触点为代表,其toC的属性与运营商完美契合。
随着运营商触点工作深入推进,一个新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即多触点(接触用户的点,是一个运营商内的专有名词,这里就直接使用不做解释了)间相互的关系,如何合理使用等。在即将面临携号转网时代,考验的是深度运营,多工具使用不好,只会自乱阵脚。
原理解释:
原理一:大部分运营的核心工作:拉新、维系、价值提升;
原理二:所有触点产品都是为了达到运营工作需求目的的工具,如厨师手中的刀一样,不同的刀有着不同的作用。
原理三:互联网运营的模型之一,漏斗模型↓
分析:
以联通为例子来看,体系内现有触点从大方向来看分为自有触点及外部触点两大类,自有触点为手厅、网厅、短厅、IVR等,外部触点为微厅、沃店(类似)、小程序矩阵等,无论自有触点手厅APP,还是微厅、沃盟友等本质都为互联网产品,区别为微厅等腾讯系产品自带流量,而手厅APP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流量。
结合以上几点,根据模型分析及各触点自身的优缺点,可以看出在漏斗模型里的位置如下:
结合自身的运营工作中拉新、维系、价值提升等工作需求,可以看出腾讯旗下相关如微厅、沃店、小程序等因自带流量,在用户获取(拉新)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而非短厅、IVR等自有产品可无限制触达自身用户,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价值提升方面,因为手厅用户忠诚度更高,购买力强;微信用户使用门槛低,操作方便,也是有效的价值提升工具,沃盟友及小程序等产品,因为缺乏经营能力,需要客户经理的情感维系才能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维系方面,手厅及微厅都具有良好的运营能力,是维系的有力抓手,微厅因为更灵活,更本地化所以优势明显,而短厅、IVR等基本不基本运营能力,沃盟友、小程序等触点则依靠客户经理维系,本身也不基本维系能力。
综上所述,触点类产品可分为几个梯队,第一梯队如微厅、沃盟友、小程序、短信/IVR等以用户触达、用户抓取为主,形成全方位用户触达网,获取用户,其中忠诚度较高用户直接向手厅转化,其余用户向微厅转化,进入运营阵地;
第二梯队以微厅、手厅为核心,完成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的粘度,提升价值,随着用户忠诚度不断提高,微厅用户逐步向手厅引导、沉底;
第三梯队以手厅为核心,以微厅等为辅助,完成用户的价值提升。
未来随着用户携号转网的时代到来,打破了挽留用户的最后一道门槛,用户的运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过去的简单粗暴式运营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市场的需求,提升运营质量,提升用户接触频次,提升用户粘性已经成为目前的核心工作,整合现有触点能力,根据不同触点自身的优缺点,合理使用,形成触点网已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