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是无法接受批评的,哪怕不是批评,就算是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声音也容不下,我开始觉得这些人简直是匪夷所思,心眼比针眼还小,后来被社会毒打了一番后,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不成道理的道理。
有个长辈跟我聊天,说他年轻时是一个财务科员,经常需要给领导看财报和审计报告,那个年代大部分干部只是资历老,但学识和专业修养却是一塌糊涂,我用一个现代的笑话来举例,大家就明白那个年代的领导有多么不靠谱了。
员工问:“文件用PDF格式行吗?”
领导说:“PDF不行,要用pdf格式。”
员工内心OS,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而过,你们这些领导也只是吃到了时代红利,其实毛都不懂。
那个年代中国发展才没多久,会识字都算是人才,所以很多先进入岗位的人其实没啥本事,就是因为年纪大当了领导,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人那也是蛮憋屈的,领导都是这种水平,能不发火不憋笑就不错了。
回到刚才,那个领导当时说了一个错的结论,但因为没有影响到实质的结果,下面的人都附和是对的。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也别说什么这都是职场奴性,其实职场上混口饭吃,没犯原则性的错误,奉承几句都很正常,江湖不是打打杀杀,处处都是人情世故。当然存在人情世故,也不是说要一味地屈服于人情世故,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
这里想谈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下而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其实一个人都当领导了,肯定不是在乎什么生理和安全需求了,他可能冲着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去的;如果一个上司老是当面被下属怼,他心里自然不好受。
所以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混迹江湖总该要给点人面子。
作为一个男人,我以前只觉得真能让两个男人大打出手的情况无非就是钱、权和女人,后来觉得面子也算是一种,虽然比较难以言明,但可能在中国文化里,面子与尊重挂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面子的效用很大,在特定场合下趋近于无限,有些男人为了争面子可以孤注一掷,看起来也是蛮幼稚的。
与其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不如给对方戴一顶高帽子,一来我觉得如果不是有什么切实的利益损伤,让别人赢了就赢了;二来生活中没那么多非此即彼的事情,你是对的,他也不一定错,比如就投资而言,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厉害,文艺复兴的西蒙斯也不遑多让,或者你说唐诗,你一定说李白就能稳压杜甫吗?
戴个高帽子而已,对方觉得舒适,你也没失去啥,当然了你要是觉得给对方戴帽子让自己丢分,那实属可以不看我这篇文章。
演员王志文说过一段台词,“在社会上混,有一条铁律,就是你说点好话,就能搞定50%的人,你给点东西,就能搞定70%的人。”
混社会久了,愈发觉得就是这样。
最后有人想说了,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我感觉就大部分成年人的德行,他们只是年纪上是成年人但心智上没有,他们不配获得什么忠言,大部分人就活在自己世界里也蛮好,只要不影响别人怎么样都行,至于他们能不能上进,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缺点,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要背负其他人的命运。
上学时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作为一个高层领导,能意识到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就很不见得,什么夸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那都是别人有求于自己,不是真话。然后邹忌给齐威王提了意见,没想到齐威王也能听进去,这个就更厉害了,不仅进去了还能广开言路,一方君主还能有此气度,的确不容易。但是不是每个人跟邹忌一样有这种自我警醒的意识,更别说像齐威王一样察纳雅言,能意识到高帽子是假的,还愿意摘掉它的,那才是能人所不能。
早期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曾经有过合作,乔布斯直接对比尔盖茨说windows就是垃圾,换别人估计早炸毛了,就算不动手也要中门对狙生死对喷,但比尔盖茨却说了一句特别牛逼的话,正是因为Windows做的不好,所以才请你来帮忙,比尔盖茨才不会在乎别人奉承与否。
但是还是那句话,比尔盖茨这个气量不是其他人能做到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听好话,哪怕知道这些话是假的,心里还是乐意接受,戴高帽子已经成为了社交礼仪中的必备技能了。
网上也流传过一个戴高帽的故事。
山上有一对师徒,徒弟考上功名,要下山做官了,师傅问他:“官场复杂,你下山后如何处事?”
徒弟答:“我逢人便给他戴一顶高帽即可。”
师傅生气的训斥到:“糊涂!只有小人才喜欢戴高帽,岂能人人都喜欢?”
徒弟答:“山下那些人粗俗浅陋,不比师傅您境界高远,一顶高帽足以让他们对我和气三分。”
师傅听罢,笑了起来:“说的也是。”
看见没有,徒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第一顶高帽子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