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哲学家》
周六早上,我在厨房。儿子喊:“妈妈,我起来了!”我刚想回应“好!”回头一看,儿子裹着被子滚下床,并且从卧室爬到客厅来了,这就是他的“起来了!”,后面小狗使劲扯他的被子。儿子一边蠕动一边说:“毛毛虫果然是蠕动很不容易的。”乍一看到,我心里喊“天哪,被子还不完蛋?”,心里马上有觉知,转念一想“不就是多洗一次被套嘛!”
9点四十几分,儿子匆匆出门,由顽爸送去上右脑课。我到他的房间拆洗床单被套。发现桌上摆放着英语兴趣班的书,儿子忘了。看到的那一瞬间,旧的思维模式自动化反应,“竟然没把英语书带上”,虽然并没有说出口,但我分明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心底里那责怪的声音。我知道我内心有一个执念“不应该忘记东西”,心里不由涌出责怪孩子之意。觉察也同时进行,我转而问自己:“忘记带书,不可以吗?可以啊!没什么不可以的。等下接他吃中饭时帮他带上啊!”真的是瞬间平和下来了。
右脑课下课。顽顽坐进车子,第一件事就是探头往副驾驶座位上瞧,看到装着英语书的文件袋,咧嘴开心地笑了,“谢谢妈妈!早上忘记带了!”我转头朝他会心一笑,什么也没说。
中饭后,儿子又提出他自己刷卡骑自行车去体育馆上羽毛球课。我说:“可以。不过,今天妈妈想开车送你过去,想看看你打羽毛球。上课是你的事情,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是妈妈的事情。”顽顽没有任何异议,关键是他很平和。
离上课还有二十几分钟,先陪儿子打球。我对他每一个坏球视而不见,不错过对每一个好球的称赞。“漂亮!这个扣球太漂亮了!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好球!压边线了,我根本来不及啊!”神奇的是,儿子对我的坏球也视而不见,对我的好球毫不吝啬的点赞。而以往,我们对打,儿子对多几下弯腰捡球都会有意见,相互嫌弃。
亲密的亲子关系,真的胜过一切。我感觉到爱,在我和儿子间流动。周梵老师说,教育孩子是现世报。我看,是即时报。
晚上,儿子主动提出做6道奥数题目。过没多久,拿过来让我改了。做出四道全对,空白2道说是不会。我递上答案解析。过一会儿,儿子大笑着过来说:“妈妈,有一道题目是学过的,我竟然忘记了!”又过了一会儿,儿子来阳台对正洗拖把的我说:“妈妈,这一道题目的第三个条件我那时没看懂。”我说:“噢,题目看不懂的时候,还记得妈妈和你说过有一个人的做法吗?”顽顽马上接口:“把题目读10遍。”
学过的东西忘记了,可以啊!看不懂条件的那道题目,儿子估计不用读完10遍就能懂了。儿子目前做不到对看不太懂的题目多读几遍,也可以啊!尽快把题目完成,好去看电视的心情,理解!
而后,顽顽靠在沙发上,看他最喜欢的《无限挑战》,不时笑得前仰后合。里面有他最喜欢的张艺兴,因为颜值高。还有黄磊,神算子,智商高。
今天晚饭,顽顽来厨房帮忙。我切好韭菜,让儿子从冰箱取出三个鸡蛋,洗后把鸡蛋打入碗中。顽顽手握着一个鸡蛋,使劲用力,想用手掌握力把鸡蛋打破。自然未果。然后又开始给我科普:“妈妈,你知道鸡蛋为什么捏不破吗?你看,它的形状,是球形,#%*~$&……”听他说完,我问他:“鸡蛋,从外面打破,它是什么?”儿子说:“食物。”我又问:“鸡蛋,如果是从内部打破,又是什么?”顽顽笑了,“小鸡!”我再问:“小鸡是什么?”顽顽不再笑了,“生命!”
我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顽顽,你太了不起了,你看你像个哲学家一样哦!”我没转头看儿子的表情,但我知道,那一刻,儿子真觉得自己是个哲学家了。
我相信,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