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坛的太阳,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一切开端的开端”。诗人出生于莫斯科,童年主要是在莫斯科和莫斯科近郊扎哈罗沃村度过。自幼接受三种并行的教育,即外国人充当教师的家庭教育,以外祖母和奶娘为主的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的教育、以伯父和父母为主的诗歌鉴赏与创作教育。它们对普希金日后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普希金自幼便熟练地掌握了法语,知晓许多俄罗斯民间故事,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同时尝试写作诗歌、寓言和小喜剧等。
提到普希金,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
这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第一部典范之作。写作过程历经8年,发表于1825至1832年间,1833年全书出版。这部以当代社会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因其现实主义和民族性,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描绘了一幅从彼得堡上流社会到偏僻乡村的广阔画面,通过男主人公贵族青年奥涅金的各种活动,展现出贵族、地主、农民等阶级的人物群像,揭示出各类人物的性格。奥涅金天资聪慧,接受的是典型的贵族教育并且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他阅读亚当·斯密和卢梭等人的书,欣赏并模仿拜伦的叛逆与忧郁。身处贵族之家和上流社会,他逐渐对都市贵族阶层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既不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也不愿通过军界光宗耀祖,对写作、农村改革有过一时的热情,希望以此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后因继承伯父的遗产来到乡间。尽管他用较轻的地租代替了固有的徭役制,为此获得农民的感谢和地主的嫉恨,但乡村生活同样令他觉得无聊,他拒绝了少女塔吉雅娜的爱情,在因小事引发的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朋友连斯基,之后因为良心不安而出走;塔吉雅娜则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几年后他回到上流社会,与已成为贵妇人的塔吉雅娜在社交界不期而遇,狂热地向她发起爱情攻势,但遭到拒绝。奥涅金最终由于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与实现理想的执着意志而一事无成。
普希金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抒情诗、戏剧、小说和文学理论方面都卓有建树。普希金使艺术创作摆脱了各种教条,并面向现实,将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根基。他几乎在所有的体裁领域都有非凡的创造。他确立了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并提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普希金的创作全面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其历史过去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普希金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鼻祖,也开了写“小人物”的先河。普希金缔造了现代俄罗斯文学语言,大大提高了俄罗斯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他的语言至今仍是清晰、准确、生动、优美和朴素的典范。普希金以自己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普希金的创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