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又三年
三年前的春天,在扬州,一个消化科的主任,给我传授经验:把一个刚成立的科室,三五个医生七八张床位,十年间利用义诊的方式,壮大为两个病区一个内镜中心的大消化中心。
那时的我,正在上海进修某一专业,听了这些内心澎湃,恨不得立即投入到自己的义诊计划里。
时过境迁,转眼三年,虽然不断尝试,还是没有很大起色。
机会说来就来,天上掉下一个联谊会,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去完成这个计划了。
2.知否知否,义诊可不是绿肥红瘦
义诊究竟是个什么呢?
其实就是:摆起八张桌,帐篷搭四方;问诊开口笑,见面血压量;查体无病床,全凭嘴一张;来时热情高,过后不思量。
如此低效的p2p方式,为什么还有人乐此不疲的去做呢?
义诊,就是医务人员免费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民间义诊,有医疗技术的人或者医学生为需要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主体是尚未取得医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提供的服务。虽然国家没有相关法规,但存在着非法行医的隐患,免费但是专业性不强,存在误诊误治的可能。第二种,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规范具体,人员都有执业资格。第三种是医疗机构结合药店药商进行的诊疗服务。义诊为名,促销为实。是一种商业行为。
义诊是为了给就医困难的人提供方便,公益行为具有社会影响力。但确实是只能小范围提供的服务,作用及其有限,还容易被人利用,做些误人害人的事情。
3,是骡子是马
记得小时候,总是对书法不能理解,执拗的认为字就是用来辨认的,干嘛要在一笔一划都要那么多规矩。
后来看电视时候,有个书法家把一个“福”字写的很大,我才发现那些书法家是把字当做画来作的,写每个字、每一笔都是技艺。
有些事,我们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凡,是不是原有的认知闭塞了思路,让自己无视其意义。
这是我按照5w給义诊做了一个计划。
who:义诊的主体,我方医疗团队和诊所、查体中心的医疗人员。
when:一年,大约有10-12次。计划每个月一次。
where:乡镇医院或者社区。
why:献爱心,奉献社会,宣传自我,整合资源,改变认知。
what:查体:量血压、查血糖、心电图。
看起来好简单,很多很多细节没有,是不是可行也没有论证,但我能想到的就有这些。
我又反思了一下,这些思路都是我从书上学来的,属于套用模板。
再有问题的行动方案,也要先试试,团队是骡子还是马,总要见个真章。
有个兄弟在东城支农是挂职副院长,一拍即合。据说那周日是为75岁老人摆饺子宴,会有很多人来,马上召集人马那日在东城卫生所集合。
去的时候带了200本医院自己印制的台历,后来发现,来看病的很多仅是想领一本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