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乡下,常常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晚饭过后爬到瓦房顶上看星星。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吃罢晚饭,一天的生活就宣告结束。彼时精力旺盛的我,正是闲不住的年纪,把碗往桌子上一扔,小嘴一抹,迈开腿就往门外跑,所到之处,鸡鸭鱼鹅避之不及。父母对于我这般调皮的性子也是无奈,常常告诫我不要乱往房顶上爬。类似“摔到了有你好看的”这类半恐吓的话没少提及,越是制止,我的动力就越大。慢慢地饭后爬房顶就成了我的一项日常必做任务。
村子里的夜总是平静的出奇,当我在夜晚爬上房顶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万物生长的声音。春有花香,夏有清凉,头顶自有星空闪烁。不多久,我的奇思妙想便随着星光来的方向生长,穿过云层,透过宇宙,它像屏障,在夜空中将我包裹起来,构建出属于我自己的乐土。一颗星星代表一个故事,那些写在教科书上的字符和从老人嘴里讲出来的话语,在我身旁不断跳动,它们不再是生硬的符号,开始有了形状。武侠、神话、历史人物……我将它们随意组合,星星也随之闪烁,仿佛拥有万物,过去和未来的一切清晰可见,属于我童年所有的快乐记忆就在这些星芒中熠熠生辉。
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打开电脑,要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母的时候,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是某一段清晰的记忆,而是一片星空,一片我无法用文字描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星空。
后来我随父母移居城市,搬进了楼房。城市和农村的夜晚是刚好相反的,天空漆黑一片,四周霓虹灯闪烁。对于一个乡下儿童来说,地面上地新鲜事物永远要比头顶上地事物更有吸引力。我开始完成我的学业,结交新的朋友,我在一片新生活中渐渐安稳下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了看星星的习惯。父母也不再担心我的安全,他们开始关心我的成绩,筹划着我的未来,但我依旧会彷徨,我不知道父母口中的未来是不是我理想中的未来的模样。人们不约而同说着标准答案,但我童年的所有感触却在潜意识里一遍遍的作祟,生出些许不适。
古时候人们认为:每一个人在天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前不久外公去世,让我再次想起了曾看过的星空。我突然懂得,为何童年时期我那么迷恋星空,那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对世界本能的探索。我以我独有的方式,去寻找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合理解释。
或许并非我独有,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开始探索世界的本貌。古人曾认为每一个人在天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现代人则认为每一颗星星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宇宙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刻画在骨子里的东西从未改变。保持探索是我们摆脱迷茫和困惑的一剂良药,尽管最终答案可能是错误的,但只要走在探索这条路上,就不存在迷茫。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过:“我要为我童年所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我想对于每个人来说,童年的经历都是不可或缺的。于我而言,记忆里那片星空的圣土将是我一生为之不断寻找的心灵归宿。星空不仅仅以其永恒广袤壮丽且伟大的震撼感衬托着人类的渺小和孱弱,也以其灵动飘逸丰富且深刻的生命力不断激发着我们的小确幸和大征程。追随星空,就是一场追随自我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