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们打交道,接触优秀的人儿多了,总结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特质和习惯:
1.看名人传记
不知道他们是功利性地看还是出于热爱。可能是受名人们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也或多或少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人特质,比如:更坚韧、对于失败持有正确的心态、视野广阔、有格局观……
所以,看名人传记,真的能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做事方式产生影响,尤其是当这个人去刻意练习的时候,主动改变产生的威力更大、更深远。
2.读历史
记得之前看一个大V的文章,在聊到知识付费这个话题,有人问他:现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那么热门,你都在上面学些什么,比如在《得到》上?他说:我只看(买)和历史相关的课程,其他都不看。
相信他们读历史的背后,都明白甚至深刻地领略到了了解历史对人不可替代的意义,这除了有时候是一种常识或者成为社交场合中谈资的来源,在高中的课本里我们就被教育:读史使人明智。
去年服务一家服装行业的客户,我们推荐了一位来自客户同类别产品大公司背景、15年以上同类型岗位运营经验,甚至有从0到1搭建新品牌上市经验的人选却未获成功(客户需要运营一个新品牌,在国内还没有任何资源,如果人选具备新品牌从0到1的操盘能力和渠道资源将会非常合适)。
后来我们有一位人选终于通过了老板的面试。他回忆说,这位老板说是面试,但其实更像是聊天,谈及工作不多,聊到国内、国外,或者不同地方的一些风土人情和历史、人物,刚好他平时旅游也会特别关注当地的历史文化,而且他平时有阅读名人传记的习惯,自然很多话题能跟老板接的上。
其实,这位人选,正是因为了解历史,对各地文化保持好奇,平时又很爱学习,地理、历史、人物等,知识面非常广(人因为了解的多而不至于狭隘和愚昧)。最终因为其好学、广阔的视野、及聪明机智获得了这位“刁钻”老板的充分认可,而且因为其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和敏感,符合了该公司特别注重品牌内涵的价值观,最终顺利通过面试,拿下了这个offer。(当然,这位人选同样来自于大公司背景,而且在专业能力上已经通过了HR和用人部门的面试。)
3.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随时复盘和记录。
去年帮某品牌公司物色了一名商品总监,人选的履历不算非常出色:第一学历是大专,且一毕业又在一家不怎么知名的企业做设计,后来去到一个龙头品牌做到总监,奇怪的是离开那家大公司后却只做了一个副总监。即便这样,从和他的沟通得知,了解到他的能力在整个服装行业商品高管的人才来看,也算是少有的优秀了(在充分的talent mapping基础上才敢说这个话)。有时候,我们会本能地好奇一个人的学历不高,他是如何一步步披荆斩棘走上高位的?这在如今学历几乎是第一敲门砖的就业市场来看,他肯定有非常过人的亮点,或能直接替公司创造出巨大价值,说白了就是业务部门,或能直接为公司赚钱和获取利润。他在当时就拿着超出行业水平线的薪酬,年薪百万以上,外加丰厚的股份。
后来发现,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特别勤快且善于记录工作中的感想和所获,他总能结合每一次商业环境的变化,深入思考和推敲,和企业、行业的整体状况相结合,从而在每一次艰难的困局中保持头脑的清醒,毫不含糊,并最终为业务提供正确且及时的决策和落地方案。
他就是拥有强大的思辨能力和随时复盘记录的习惯,长久积累了对商业世界的洞察和敏锐,最终在事业上怎能不有一番作为呢?
写在最后的话:关于如何学习
说到这里,我不禁对大家的“读书”行为和方式提出质疑,包括我自己,过去看一本书,虽然也有总结或写读书笔记,但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基于对书本的重新理解和梳理,还停留在作者的思想层面。
但学习更重要的是什么?肯定是结合实际情况,为当下提供指引,解决现实世界的困惑和问题。这才是高级的读书和学习之道。
我看到很多人读书,光是理解和总结作者的思想就用了大量的篇幅,但在自己的实践应用的反思却少之又少。读书最终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自己知道的越多,装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与其为了“懂得多”而读书,还不如把一个知识琢磨透,结合现实,为你所用,或引发你深入的思考。当你能透彻且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最终一定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脱颖而出。
即我始终坚信:读的多,还不如读的精,琢磨的透,思考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