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懂!《莫高窟》里的句子美到让人失语

    今天我一定要跟大家好好唠唠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里的《莫高窟》,这里面的句子真的美到让人怀疑人生,谁能扛得住啊!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读到一段文字,就像被一阵神秘的风卷入了一个奇幻世界?《莫高窟》就是有这样的魔力。“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整个人都呆住了。这是怎样一种独特的视角啊!莫高窟不再是冰冷的石窟,它仿佛是一个跨越千年的鲜活生命体,有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谁能想到,文字竟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将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灵动完美融合?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吗?    再看看这句“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哇塞,这简直就是对莫高窟艺术精神的高度凝练!没有重复,意味着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灵魂;不存在刻板,展现出人性的自由与奔放。人的生命在蒸腾,这是多么热烈的表达啊!让我不禁想问,究竟是怎样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在这一方石窟中孕育出如此绚烂的艺术之花?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呢? 

  还有“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这一段,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莫高窟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莫高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聚会,它感召着每一个前来探寻的人。它将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用造型艺术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难道不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吗?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我真的好想知道,余秋雨先生是如何用如此细腻而又磅礴的文字,描绘出莫高窟的壮丽与神秘的?他的笔下,莫高窟仿佛活了起来,带着千年的风霜,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的深度思考: 

  “看莫高窟,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句话让我超震撼。原来艺术不只是静止的作品,更是工匠生命与情感的延续,跨越千年依旧鲜活,我们应用心感受其中的生命力。

    可想到莫高窟历经磨难,无数文物被掠夺,我就痛心不已。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千年智慧,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传承与守护刻不容缓,每个人都该出份力。    而且,莫高窟是精神的寄托,能让人心灵得到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一个地方,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家人们,你们有没有被《莫高窟》里的这些句子惊艳到呢?快去读一读《文化苦旅》中的这篇文章吧,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被这些绝美的句子美到失语。也相信你们也会被深深触动,产生很多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莫高窟(原版) 余秋雨 一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
    鲁麟文薮阅读 4,481评论 0 1
  • 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晴 “世间有几处地方,有生之年总应该一到,敦煌便是其一”。是的,在我们心目中,敦煌...
    精进的医生阅读 2,790评论 0 8
  • 在苍茫寂寥无涯,广阔荒凉无垠的沙漠戈壁滩,莫高窟如同浩瀚沙漠中晶莹璀璨的绿洲明珠,静静地炫丽在鸣沙山东麓,是我国也...
    八两以上阅读 2,972评论 0 3
  • 公元366年,乐尊和尚云游至敦煌,看到远处三危山金光万丈,想象这是一个圣地,发愿建石窟修行度化众生,于是开凿了第一...
    心理咨询师方芳阅读 7,468评论 12 21
  • 知道莫高窟,是从“飞天”的故事开始的。 小时候,正是爱做梦的年龄,常常觉得书上的“飞天”,肯定是动画片《大闹天宫》...
    关观阅读 3,86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