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定义:什么是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
以前我们管985 211叫重点大学,现在双一流高校成了重点大学(好吧,985 211的说法依然很流行)。
普通大学就是曾经的双非,现在的四非(既非985 211,也非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
其实,有的一本高校也不能因为没有名头而被称为普通大学,比如我老家的湘潭大学,综合实力不亚于一些211,学生也很优秀。类似于湘大的这种实力不错的一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称为是重点大学。
二、命题是否有问题?
普通大学里也有比较优秀的,重点大学也有浑浑噩噩打游戏不上课的。(估计很多人看到题目心里都会这么反驳)
BUT!!!只举例不讲概率都是耍流氓~
从概率的角度看,在普通大学里成为优秀的学生和重点大学相差很大,普通大学可能100个里有1个表现突出的但是放到重点大学也就平均水平,而重点大学里就算不听课水水地过了四年但是综合素质依然远强于普通大学平均水平。
所以,这个命题没有问题,我们要承认普通大学的学生和重点大学学生确实存在差距,但不是指普通大学最好的学生和重点大学最差的学生差距,而是学生平均水平或者最高档次学生的差距。
三、从去向看差距在哪?
其他回答已经从细节上讲述了很多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差距了,恰逢毕业季,就谈谈不同层次大学里优秀的本科生去向的差异。
1. 普通学校中优秀的本科生:
成功考上了一个一本/211高校的研究生;
在大城市中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回县城某所中学当了老师。
2. 211高校中优秀的本科生:
保研/考研到学科排名前列的985高校/中科院;
申请到国外的Master留学;
在大城市中找到一份还不错但不是顶尖企业的工作。
3. 985高校中优秀的本科生:
申请到国外顶尖大学的phD留学;
获得一(多)份世界500强/BAT等巨头/行业内顶尖公司的Offer;
自主创业成为年收入百万的老板。
(以上均有身边的事实例子代入,而非虚拟)
四、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
下面从个人因素(天赋、目标)和环境因素(氛围、硬件水平、软文化)来分析。
1.个人因素
① 天赋
科举制自隋朝开始实施,这种应试教育手段已经过去了1400多年,我们仍然不能否认这是一种人才选拔相对公平的有效手段。
高考作为一种应试教育,包含了种种套路:解题套路、分析套路、写作套路、答题顺序套路......不能说,高考考得差的一定没有天分,但是高考考得好的那一定是人精,才能掌握这么多的套路脱颖而出。就算没有成精,误打误撞考了个高分,那也说明运气比别人好。
高考把不同分数的学生分到不同的高校里,其实就是把不同天赋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圈子里,即使有那么几个本来不应该属于这个圈子,但是大体上差不到哪去,要么被这个圈子同化,要不靠自己的努力跳跃到其他圈子去。
② 目标
“目标”与“去向”其实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
因为这所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了这些地方,那么后来的学弟学妹也把这些地方作为了目标。比如我刚进大学时,最牛b的一个学长发了N篇SCI,保研到了北大,我们年级最牛b的同学发了更多的SCI,也保研到了北大。
所以,某所学校学生定立的目标,也总是在往届的毕业生去向范围内。定立目标又影响了自己的付出程度和努力方向,造成了最后去向的差异。
2.环境因素
① 氛围
重点大学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起点比普通大学学生高而洋洋自得,因为有着远大的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方可实现,所以无论是把精力放在学习、学生工作、科研还是竞赛上,都反而普遍更加努力。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重点大学学生觉得付出时间做提升自己的事情是应该的,会相互产生竞争或者鼓励,更进一步提升斗志。
而普通大学中学生往往不是为提升自己内在修养而付出精力,更倾向于攀比外在的吃穿住行。即使不是一个喜欢攀比这些的人,但是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下,也容易受影响耽误了真正应该做的事。
(不是说重点大学就不攀比这些,一样的比哈哈~只是当个人实力突出更容易受到尊重)
② 硬件水平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国内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么“研究型”大学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可以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社会技术进步、造福人类的大学。
But!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这个实力的
如何开展高水平研究?关键在于硬件条件,看这所学校有没有这个平台和能力。
可能这么说还是比较空泛,就拿我做毕业设计来举例吧:
我申到保研的中科院研究所去做毕设,研究所里的仪器可以满足我所有的测试需求,当然也是要花钱的,但是课题组经费充足,只要你有实验想法,都可以大胆地去验证;
我一位好朋友他也十分优秀且努力,保研到了浙大,但是是在本校做的实验受到了很大的掣肘。一方面本校的仪器并不齐全,另一方面他跟随的导师经费并不充裕,没有能力给他的每一个样品都去做测试,只能挑选一些某个方面表现优异的样品选择性地测试。
所以,他看到我的毕业设计觉得我做得很好,但并不是因为我比他就花了更多的时间或者是比他更有科研天赋,只是因为我所在的研究所科研实力要强于本校。
大学层次越高,积累的硬实力越强,平台更高,即使一个普通人站在一个高平台上也可以达到比较高的高度,这也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履历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的原因。
③ 软文化
软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制度规则等。
越好的学校,学风更加严谨,越崇尚努力、自由、多元发展,制度规则越有利于学生大到就业发展、小到生活便利等方面。
我微信里有一个二本的网友,她经常发朋友圈抱怨她们的学生会多么地黑暗、不公,例如不去观看表演就扣20综合分、开柜子锁突击大功率电器还要写检讨、学生干部一个个跟当官一样……
我十分同情她的经历,并庆幸自己所处的大学还算人性化,那些不愿意做的事情就算不做也不会对你的未来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靠真才实干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不是靠遵守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讨好上级领导、考试作弊等等。
高校的软实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留下一些烙印,比如我的理工大素来以严谨的学风、朴素的生活闻名,并扛着国防七子的责任,学子心中也总有一股家国情怀。
所以说,软实力会影响一所学校学生的性格,而性格的不同又造成了差距。
五、面对巨大的差距,应该怎么办?
一些学生因为高考的失利,干脆自暴自弃,在大学中刻意逃避现实,沉溺于网络世界里或者是不考虑未来的廉价快乐里。
其实没有必要,认清现实努力跳出这个圈子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不是多条生命的游戏,不能一个号玩废了,重开一个号再玩,只能一个号玩到底,短暂的落后那就刷更苦更累经验值更多的副本去弥补。
走到终点,你才不会说,明明天赋值强于他人,要不是因为在大学这一副本偷懒了没有打龙,自己也早就成为王者了。
六、有没有现实的建议缩小差距?
有
1. 提升学历:保研、考研、出国
2. 提升工作能力(非技术、指思维方式):参加学生会成为主席、担任辅导员助理、充分收集信息寻找含金量高的实习或者兼职
3. 提升眼界:旅行、参加高端的会议/展览
4. 提升学习能力:努力考到最高的考试分数、在互联网上寻找值得学的技能不断训练
以自己的大学亲身经历为基础写了两个小时,觉得有用的话点赞/收藏/评论三件套请走一波蟹蟹~
公众号:嘻歪歪。准中科院物化研究生,掌握多门技能的斜杠青年,分享大学经验,聊学习科研,做时间管理者,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干货,愿我们都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