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西山经中的第十九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騩山,位于翠山向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錞于西海,也就是蹲距在青海湖畔。这里的西海指青海湖,而不是刀郎所唱的《西海情歌》中的西海。刀郎唱的西海是指可可西里。
书上说騩山就是今天青海西宁的日月山。日月山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四十公里的地方,隶属于祁连山脉,全长九十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一道天然水坝。历史上日月山自古都是“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更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在唐代以前,日月山并不叫日月山,而是叫做赤岭,它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因远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山海经》中也记载,騩山上面无草木而多丹粟,丹粟就是朱砂,红色的砂石,可以做颜料。
那赤岭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月山了呢?这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相传,公元638年,也就是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经过赤岭,那要送入遥远的西藏去的女孩子就是年轻貌美的文成公主,她为了完成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的唐朝大业,远嫁西藏吐蕃松赞干布。
当队伍经过此赤岭时,文成公主在峰顶翘首西望,眼前一片茫茫戈壁,想着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远,一种离愁和思念便油然而生,便悄悄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宝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来。
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日月宝镜”便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从此,人们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日月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日山和月山的总称。
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在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一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亭子里经幡飘舞,碑文和壁画上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各种情景。
山上到处都是藏人们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的下面修建了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巍峨矗立在那里。
日月山上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悠扬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和漠风常年飘扬,表达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
凄水,也就是倒淌河从騩山发源,向西流入青海湖,水中有许多彩色的石头和丹砂。
关于“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的倒淌河也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其中之一便和文成公主有关。
相传年轻貌美的文成公主在远嫁西藏途中,在到达日月山时,东看不见繁华长安,西望大地一片苍凉,她越发念家乡,越发思父母,于是悲恸不止,挥泪西行,公主一路悲伤,一路流泪,那不绝的泪便汇成了这条向西而倒淌的河流。
今天的《山海经》的故事就读到这里,呈上原文,我们明天再继续: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