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騩山就是日月山,倒淌河是一条泪水河(齐帆齐微课四十一)

今天读西山经中的第十九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騩山,位于翠山向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錞于西海,也就是蹲距在青海湖畔。这里的西海指青海湖,而不是刀郎所唱的《西海情歌》中的西海。刀郎唱的西海是指可可西里。

书上说騩山就是今天青海西宁的日月山。日月山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四十公里的地方,隶属于祁连山脉,全长九十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一道天然水坝。历史上日月山自古都是“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更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在唐代以前,日月山并不叫日月山,而是叫做赤岭,它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因远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山海经》中也记载,騩山上面无草木而多丹粟,丹粟就是朱砂,红色的砂石,可以做颜料。

那赤岭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月山了呢?这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相传,公元638年,也就是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经过赤岭,那要送入遥远的西藏去的女孩子就是年轻貌美的文成公主,她为了完成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的唐朝大业,远嫁西藏吐蕃松赞干布。

当队伍经过此赤岭时,文成公主在峰顶翘首西望,眼前一片茫茫戈壁,想着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远,一种离愁和思念便油然而生,便悄悄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宝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来。

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日月宝镜”便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从此,人们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日月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日山和月山的总称。

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在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一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亭子里经幡飘舞,碑文和壁画上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各种情景。

山上到处都是藏人们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的下面修建了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巍峨矗立在那里。

日月山上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悠扬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和漠风常年飘扬,表达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

凄水,也就是倒淌河从騩山发源,向西流入青海湖,水中有许多彩色的石头和丹砂。

关于“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的倒淌河也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其中之一便和文成公主有关。

相传年轻貌美的文成公主在远嫁西藏途中,在到达日月山时,东看不见繁华长安,西望大地一片苍凉,她越发念家乡,越发思父母,于是悲恸不止,挥泪西行,公主一路悲伤,一路流泪,那不绝的泪便汇成了这条向西而倒淌的河流。

今天的《山海经》的故事就读到这里,呈上原文,我们明天再继续: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到了日月山,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文成...
    落兽阅读 453评论 0 4
  • 位于青海境内的日月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也是曾经吐蕃与唐朝的交界处。说起日月山,人人都会想...
    若兰z阅读 627评论 0 1
  • 我们到了日月山,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文成...
    落兽阅读 873评论 0 3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4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