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宣告了学生时代的结束。现在,只等分配了。就像一支羽翼已丰的小鸟,可以从窝里飞出来自自己找食,在海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踌躇满志地要在祖国工业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5年毕业了。我们学校属于机械工业部领导,毕业生全国分配。我们专业的两个班百十位同学飞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湖北、云南等,我和其他十几位同学被分到了河南。由于没有回家的路费,也由于奔赴工作岗位的那种急切心情,没能回家和亲人告别就踏上了数千里的“征程”。那时交通非常落后,从昆明到郑州走了整整十一天:一天,云南境内的窄轨火车;六天,从云南经过贵州到广西的汽车,每天晚上还要在脏兮兮的路边“旅馆”住上一夜;四天,从广西经过湖南湖北到郑州的火车。那时火车时速很低,武汉长江大桥也没建好,火车还得用轮渡一节一节地运过江去。坐的是那种烧煤的蒸汽机车,一路飘着带煤灰的黑烟,不仅呛人还把脸上衣服上弄的很脏(现在,从昆明到郑州只需27多个小时,动车10个小时)。大家都是坐那种名副其实的硬座——木条制作的座位,没什么卧铺。困了就在座位上打个盹,三四天的白昼和黑夜就这么过来的。平生第一次坐火车,甭提有多高兴啦。心想,一节车厢怎么能坐那么多人?火车头怎么能拉动这么多车厢呢?沿途山水风光看不够,尤其是看到宽阔浩渺的滚滚长江,对大自然的壮美,对祖国的雄伟,心中更是增添了几分赞慕! 到了郑州,河南省工业厅一位负责接待的干部说:“同学们长途跋涉,辛苦了!”我却在心里说:一路都是坐着的,沿途看看风景多好玩啊,有什么辛苦的!那时血气方刚,满腔热情,辛苦不辛苦,心情说了算。我们十多个同学大部分分到省工矿试验所(现河南省化工设计研究院)。

我们在一个新建的实验大楼里工作,条件很好。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很快就进入了担负任务的工作状态。当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心情格外激动。心想,我已经从一个靠国家养活的寄生者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生命旅途中的一次质变。手里拿着32元的实习期工资,我高兴的不得了。心想:这是我学生时代生活费的三倍多呀,以后可有钱买水果吃了,有钱坐公共车了。钱刚拿到手,就造起了“财政预算”:20元吃饭、穿衣、买生活必需品,10元寄回家,孝敬母亲和帮助哥哥抚养3个孩子。还剩点作为储备基金,攒多了就先买把小提琴。从此,开始了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打造自己人生航程的起锚。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中专学历,在考中专时就已经潜伏着这样的打算:参加工作后再去上大学。1957年初,我联名几位同学给领导打了一个报告,申请报考大学。但领导说,我们河南技术力量薄弱,好不容易向部里申请把你们要来。你们是我们的技术骨干,不能走的。那时的组织观念很强,领导不让去就好好继续干呗,并没影响工作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