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用一顿饭的时间,找回自己的青春?
在我来看,跟我的梦见一面就好。——没错,我的梦是个人~
掐指一算,今年是我们认识的第十年。懒惰闷骚外加社交恐惧如我,能够有几个相伴十年的朋友,我自己都觉得是奇迹。
如此想来,我们真的是从青葱中二的岁月,一直相伴到了“开始走下坡路”的年龄。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1
越是长大,越是懒得交朋友了。所有的故事都要从头细数、解释,不如孤身一人来得省事。我真的是这么想的。
于是,我有了同学、有了同事、认识了客户、驴友、陌生人……微信通讯录在慢慢拉长,但是没有一个能说上真心话的。
长大,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接受孤独。即便仍有闺蜜,但是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人生:出国的、上班的、读研的、谈着恋爱的、结婚生子的……小小的一个圈子,凑齐了N种可能,然后各自埋头忙活自己的人生,忙得忘乎所以。这就是长大了吧,现实且无趣,重复着自己也重复着别人……
曾经挽着手漫无目的荡马路的日子,在廉价西餐厅从午市聊到晚市的日子,煲不完电话聊不完天的日子,终于都被时间冲散了。
一年能相聚两次已算高频,坐下来除了点单相对无话,只能东拉西扯地填补尴尬。
2
关于这样的「闺蜜模式」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对于我来说是因为习惯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学生时代的烦恼真的都不算烦恼,“天塌下来了”拉上闺蜜吃一顿或者哭一场就都解决了,并且把这些单纯地当成“两肋插刀”的壮举,一煽情就要“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长大了才知道,“天塌下来了”也必须自己承受,自己心里再大的苦痛,能愿意被倾听就是莫大的同情,没有共情就没有同理心。而对于别人的问题,我也开始保持距离和无力。因为了解人生这回事都只属于自己,一个外人又何尝有资格指手画脚,给别人出主意?更何况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们都开始不再提起,不再愿意说故事。东拉西扯一些无关痛痒,对于彼此来说是成全,也是解脱。
而所谓的朋友,在我心里慢慢简化成了愿意一起吃饭的人……
3
梦梦在我的朋友里是那个“出国的”,这次回来已是阔别将近一年之久。
隔着12小时的时差,在各自的城市忙碌和苦恼,平日里也真没什么联系。却在刚一见面就能迅速开启话痨模式。除了她,我身边大概也没有第二个了。
其实,在过去十年里,她都不算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我觉得不能或缺的人。
想来想去,可能她从来都没变,一直以来都是快言快语直来直往的个性。而我也一直没变,还是那个闷骚的脑洞少女。只不过我们都习惯在陌生人面前隐去了这样的个性,来迎合社会对于“到了你这个年龄”的要求~(其实我真的只有十七岁半~)
读书的时候,我应该属于“三观”超正的孩子,在我心里除了念书没有其他(这也是瞎说,毕竟脑洞少女心里的小九九就从来没停过)。所以,那个时候直率的梦梦在我眼里完全就是“胡闹”的个性(哈哈哈我这么说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手动笔芯~)
但是,当我离开了校园,就觉得这种直率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们都习惯了在社交媒体上粉饰生活,习惯为了表现自己情商高而收起任性,明白“话只说三分”的客气,了解这个世界上根本没人care你的心情和想法……
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相伴十年,不可能参与彼此的每分每秒,最终也断了剧情、懒得拼凑。
然后,梦梦回来了,坐在了我的对面……
4
上来都可以略去打招呼,没什么收敛地吐槽自家老板,分享新恋情和烦恼,为了特朗普上台后的签证政策头疼,为了回美帝后全是未知数的生活迷茫……我仿佛陷入了错觉,似乎她一直都这么坐在我对面,或者是我们并没有分离一年那么久,也没有长大十年那么多。
我们都还是遇到事儿一心只想找闺蜜聊聊的小女孩儿,还是那个愿意承认“我就是心理素质差,一个人担不住”的怂货。再说了,人生难得一回怂,怂完才能继续阔步走啊~
在梦梦的面前,我好像能卸下所有的伪装,抛弃全部的解释,不用担心没有人理解,不用害怕袒露真心的危险。
我好像又找到了“朋友”的感觉,好像又变回了那个十多岁的我。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倒退,或者是什么逃避,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歇一歇的机会,不然哪来那么多热血一路通关打怪?!
无聊的闲话持续一整天,满脑子的精分戏码有人欣赏。一起苦恼,一起畅想,再一起一笑而过。
浪费时间也好,毫无意义也罢,我就跟你再任性和荒唐一回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