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晨读(2024年5月)

1,读《易经》,不仅是还原先人的生活,不仅是体验某一卦的法则,还是对我们自身感觉心智的锻炼,是洁净精微而洗心退藏,是寻回我们童年不意拥有而今在成年生活中丧失的天真、直觉和般若智慧。——余世存


2,人所需之物,本质皆在于他内心。因为那本心知晓每个人的渴望,每个人的心灵之上都有一片沃土。所有我们孜孜以求,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不过是日后的无用之物。因此,探视你的内心,直到那片土地。之后,当夜幕降临,该做之事已完成,你会坐在温暖的壁炉边,饱飨感恩之心。——《人所有的需要》


3,敢于违背禁令的孩子,往往活力满满,因为他们的智力发育得不到满足,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破坏,甚至敢于违抗我们。不惜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违抗大人命令,并不是因为违抗能带来任何好处,也不是肆无忌惮,而是生命力本身的彰显和驱使。——《儿童自然法则》


4,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以入世事炼出世心。实修实证,知行合一。所有古圣先贤、智慧法门,都是为我而来,都可为我所用。

凡事发生,必有其目的。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凡事发生,都是我的责任。

凡事发生,即成过往。


5,平常心是道,道是心常平,保持平和喜悦的身心振动频率。要做事先调频,需要什么样的频率,就调整到对应的频道,以对应的频率表达出自己的生命力,万事可成。


6,当我们对投影出来的现实有一种关联感,我们的心量会很容易打开,生命会越来越自在,这是意识跟内在关联以后的一种觉知。

外境是我投影出来的,每一个我见到的人都是来渡我的,这是他出现在我生命里的意义。


7,当我们对投影出来的现实有一种关联感,我们的心量会很容易打开,生命会越来越自在,这是意识跟内在关联以后的一种觉知。

外境是我投影出来的,每一个我见到的人都是来渡我的,这是他出现在我生命里的意义。


8,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越灵活宽松,他们就越有可能同我们保持亲密关系。

    当孩子经历迷茫与痛苦时,我们的任务是陪伴他们,帮助他们缓解苦闷、坚定希望,但不干涉或修正他们的生活。

    我们进入孩子生活的唯一途径是重新建立自己同他们的联系。”


9,看护自己的意念,是慎独的最高级。养正气,是让人达到精神力量巅峰状态的可靠途径。

无论独处,还是行走在人群中,时刻规范自己的意识,指向光明的出路,使自己始终处于平和喜悦的能量场中。


10,我想要做的是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拿出看护婴儿的状态,时刻关注她,陪伴她,心中所想,目之所及都是她。我爱她胜过一切,她让我感觉如此美好。

——慢慢老师


11, 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

    如果父母想进入一种纯粹的状态,做到同孩子心心相印,就必须抛弃优越的自负感。

    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父母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父母的觉醒》


12,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将自己的专制垄断美化为「引导」,但依然难掩言行背后的企图。我们嘴上也许会说「追逐你的梦想吧」,但孩子明白,实际上我们说的是「追逐我的梦想吧」!

——《父母的觉醒》


13,在心境,行心法。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从外境退在了心境。

在心境上走完的路,外境就不必走了。

心境上卡住的,外境上就反复走。


14,一旦我们明白,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其实源于我们自身的恐惧,我们就会感到释然,也不会再将这种恐惧传递给下一代了。结果,我们会鼓励孩子按照他们真实的感受去为人处世。——父母的觉醒


15,让孩子同他们庄严的心灵紧密联系,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表现出任何特别的“伟大情操”。相反,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孩子的本质就是伟大的。


16,像我和女儿,如果我一直坚信我是对的,而不是去纠正我的错误,我会压抑女儿的天性,扼杀她正在萌芽的独立性,并把她推上一条自我贬低的道路。在成长过程中,她对我的怨念会日益加深,最终将我俩的距离越拉越远,当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们却无法沟通。

——《家庭的觉醒》


17,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我的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


18,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的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会不会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如此厚重,无论我们如何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朗读者》


19,我们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绝不是因为不够爱他们,而是由于我们缺少一种为人父母的觉醒意识。

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游戏规则,因为它试图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本身。

只要家长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改变,并达到更高的觉醒境界。


20,为什么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庥灵老师曾说过一句很有智慧的话:心境上走完的路,外境上就不必走了,心境上没有走完的路,外境上就得反复走。读书,亦是在心境上走路。你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某一个时刻,帮助你变得更出色!

21,当父母学会关注当下,学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整个家庭就会充满活力。每位家庭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实现个人的追求,活得轻松自在,无惧无畏。每个人都关注自我,充满自信,敢于表达,从而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表达真我。这就是觉醒家庭的使命。——《家庭的觉醒》


22,于我而言,一切只与内在成长有关。我如其所是的接受并认同一切。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把它们当作一种力量来接受。

这样,一种新的力量就会在身体里成长滋养。——《这一生为何而来》


23,我们的第一份关系是与母亲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第一份关系不成功,那么以后的关系都不可能成功。所有关系都始与我们的母亲。关系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我们和母亲的这份关系不圆满有关。我们的喜悦从母亲开始。孩子最深的幸福感源于和母亲在一起,这是原始的幸福。——《这一生为何而

假如与母亲的联结不成功,又会发生什么呢?这个人就迷失了,他们也没有能力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所有寻求治疗的人中,有80%的人是与母亲有关系上的障碍。因此,真正的治疗,是重新恢复其与母亲的联结。

生命经由母亲而来,我们如何接受母亲,就如何接受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接受了母亲所给予的,这就是我们取得的第一个巨大的成功,生命接下来的成功,都是这第一个成功的结果。谁接受了自己的母亲,谁就会在生命及其他关系中得到成功。谁接受了母亲,谁就光芒四射。——《谁在我家》


24,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也源于他们无法走向自己的父亲。孩子是否能够走向父亲的关键在于母亲。唯有母亲才能为孩子打开通向父亲的道路,其他人做不到。

母亲必须在孩子身上爱着他的父亲,母亲可以说“我很高兴你长大了可以变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如此一来,通向父亲的道路就打开了,孩子会因此而获得力量,而且这个孩子也会比以前更加敬爱他的母亲。

——《这一生为何而来》


25,放弃控制权非常不易。每当你尝试这样做时,你的“自我”便会连珠炮一样向你发来一系列可怕信息,提醒你最初争取控制权的种种理由。但这些信息与你眼前的孩子、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毫无关系的。

当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一步步朝着成为自己生命主人翁的方向迈进。


26,孩子能拥有多大的力量,是由父母如何看待他们、如何认识他们决定的。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加强内心的自我认知。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问的问题。

父母必须觉醒,必须充分地与自己的内心保持联系,才可以成功地完成这个角色要求的任务。由于只有孩子在感觉到他们实实在在被看见和被肯定时,才能树立坚定的自我认知。

当我们看待、聆听以及与他们说话的方式,都让孩子知道他们有多么值得被爱时,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便会大大增长。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变强,召唤出孩子内心强大的自己,它会成功地支持孩子度过一生。


27,那些满足了父母期望的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28,网络上有个名词“中年危机”,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挫折?如果你有勇气穿越痛苦与恐惧,那就是成长,中年危机转化成为中年成长之路。

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成长)的史书由三部分组成:洞察力、忍耐力和行动力。

中年的现实思维有其必要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平衡,使人与宇宙之间重新建立谦卑而有尊严的关系。


29,财富议题:在过去对「霍金斯能量层级」的研究中,我们往往看到,最顶端的层级往往财富占比不高。而现在,在乌卡时代(VUCA),将由内在的意识层级、能量频率,决定我们的外在的现实。它将越来越成正比。在好妈妈心灵花园,我们一起探索这一点,验证这一点。

——凡一老师


30,好处必从自身获得——爱比克泰德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