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刚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正好可以说说读书这件事。
就不说读书的意义了,毛姆故事里说人生没有意义,况且我还没消化《长日将近》,很想先过一阵儿去“意义”的人生。
从17年开始正式读书,加“正式”是因为17年之前和之后是两种读书状态。之前是自由、自在、欢乐的,读也行,不读也行,读什么都行。而之后是有计划的读,计划里列满了“应该”读的书,自由和欢乐都没了。闲暇时偶尔读点计划之外的书,很不自在,因为不应该。为此狠下了番功夫——逼迫一个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不过这里说的是另一番功夫——缓解做“不应该”做的事所产生的罪恶感,治愈读“应该”读的书所产生的痛苦感,这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好在,痛苦一旦开始,读书就停不下来了,似乎像中了毒的人在寻找解药,越着急,体内的毒越容易发作。解药是找不到了,只能缓解,慢慢治愈,于是便开始怀念起从前读书时的那份心境。
为什么开始“正式”读书后会痛苦,书的内容对身体(或许这里说思想更合适)起了反应,很不舒服,出于本能想摆脱这种不适,只好靠继续读书寻求解脱。似乎就是没事找事。
现在常常感觉读书是在自我治愈,但又不好瞎感觉,也很有可能只是在为当初的莽撞擦屁股。
书对人起了什么反应呢,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只说对我——如石头、尘埃、蝼蚁、虫子般灰色的、漂亮的、渺小的兔子。“正式”读书前,周围是混沌的,似乎什么都看不见,那之后似乎窥探到一点什么,似乎看见了自己,但看不清楚,再后来似乎又慢慢地看到了身边的人,似乎也能看到周围的世界了……随着看的越来越多,大脑中构建的世界也就越丰富越清晰。大概是这么回事。不过我总担心大脑中构建的世界可能会随时崩塌。
自从不再对读书这件事另有所图,才慢慢又尝到了读书的自由、自在和欢乐,才开始对自己大方起来。
春节期间,不小心在朋友圈刷到个天官赐福的图文,心里偷着乐,又默默地瞅了眼发布人的名字,更乐了,是个小伙子。不知他是否知道有个叫墨香铜臭的网络作家写过一篇叫《天官赐福》的耽美小说(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也不知他是否知道配图是源自这部小说的漫画版,那红衣人是个绝境鬼王,名叫花城。不管他知不知道,我都想先偷着乐一会儿。这种欢乐适合独享,用不着说给别人,自己开心一下,蛮好的。
《人性的枷锁》里有个场景是菲利普和萨利一起散步,萨利话很少,菲利普感到舒适自在,当然他的舒适自在和萨利话多少没什么关系。看到这里时,我又乐了。萨利的话很少,比同龄女孩子成熟很多,我不清楚哪怕是这样的女孩和喜欢很久的异性一起散步时,内心是否真如她表现的那般平静,会不会只是藏的好呢。我不是乐这个,而是回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慌张、羞涩和自卑来,或许就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她有没有藏起来),这样很美,当然这种美当事人在当下肯定是感觉不到的。也不知对方是否真如看到的那般自在,但没所谓呀,也许这份自在是你带给对方的,也许对方只是想在你面前表现的自在些罢了,还有许多的也许,但我不想了,就想到这了。这样想很有意思,所以我才乐。
众毛姆粉周知,毛姆是学过医的。故事米尔德里德贫血的症状是喘不上气。巧的是我也总喘不上气,我也贫血,以前从没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贫血没有感觉,我的原则是不用治,喘不上气很难受,所以要治,往常我一直是挂呼吸科当哮喘治了。年前去医院看了贫血,吃了一阵药,果然对症。
像这样的微不足道的乐事,多的数不过来。就我的个人经历来说,读书不治病,也不治穷(哎—)。若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放平心态,好好享受,便是读书的最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