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感受结果导向的讨论。
date:20170230-1
昨天和美国s客户开会,因为产品变更带来问题,导致最近的交货无法按需。去年的订单有交期超过8个月,导致他们不得不采购其他家产品维持他们客户销售的情况出现。此外,其一个系列的新品开发需要讨论。
本来准备了一些解释的内容,并提出我们在目前资源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本以为说服客户接受我们草案会很难。--要客户每次下单覆盖4-6个月的交货量,我们一次做好,分批交付;因为某元器件交期长,要求客户提前3个月下单。
这些要求在电子元器件行业可能ok,但汽车零部件的售后市场,就算是有点苛刻的要求了。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客户这边的s经理,管整个公司运营。并没有就我们提供的原因讨论,直接就跟我们确认我们方案中的细节。并通过在A4纸上画时序图,确定理解我们的期望和原因。
然后-请注意这个时点s不是上来就说我们要求太苛刻,现在才提出:3个月,再加上运输,就有4个月才能收到货。有点长,能否有办法短一点?
我们加了生产计划的同事来。讨论中注意到,周期长的专用物料只有3个。而客户反馈他们每年的总量大致稳定。那我们就想到一次性备足一年的这3种料,后面交期就可以只需对方提前2个月下单。这样就能做到每个po仅第一次发运的交期略长。
整个过程根本客户没有强烈的责怪我们怎么应该的事情没做好,深挖为什么没做好。
更多的关注在我们能提供到什么程度,他的期望是什么,反倒让我们没那么紧张的担心被批判,不用紧张的找借口--很多时候真正的理由是不合适直接告知的嘛。我们更放松,就思路更开阔。在当前情况下,更专心理解双方根本需求,更有效的寻找到合适的折衷方案。
虽然挖根本原因,找解决方案很重要。但多数时候,完美方案,牵涉到的人员习惯的改变,资源的调整都很多,高层支持需要更多,周期也长。
特别业务还没有成长为该单元的主要业务时,这都是镜花水月的解决问题方式。
牵涉过多干系人,只会让实施过程每个人站在自己角度,更多的寻找接口避免他人责怪自己的工作,没法全部关注在真正的解决问题上。
虽然这个适合多数时候解决问题,但因为它不是就根本原因--通常是比如产品设计,工艺,运营的管理系统,人员激励。
一些真正能调动资源的项目,战略高层的规划实施,出问题时,可能就不适合这种方式。毕竟这些大的层面就是要革自己的命嘛!被追赶的时间充裕就可以缓慢变革,不充裕就痛的更多。
change or die 在一定时间长度上真的是鲜血淋淋!
对个人来说变革,又会是什么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