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家天下的体制下,君主往往被看作国家、社稷的代表和象征,君倒则国亡,反君就是叛国。是否拥护君主,被看成是判断臣子是否爱国最重要的标准。
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以比较宏观的视野,荀子把臣子分成态臣、篡臣、功臣和圣臣四类,苏秦、张仪等是态臣,李兑、孟尝君等属于篡臣,管仲和孙叔敖等是功臣,伊尹和姜太公等是圣臣。
但这只是一般的情形,所以荀子又从君主的角度,以中观的视野,把人臣分成顺臣、忠臣、谄臣、篡臣和国贼五类。
01 顺臣
服从君命,执行的结果对君主有利,叫做“顺”,这是大多数官员的常态。顺臣覆盖面广,里面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顺臣往往得不到君主的重用或欣赏。
荀子分析认为,君主对顺臣不满意,那可能是顺臣对君命响应不够快,不够雷厉风行;响应很快,君主仍然不满意,那可能是臣子缺乏恭敬之心;对君主满怀敬畏,君主仍然不满意,那是因为对君主不够忠心耿耿;对君主忠心耿耿,君主仍然不满意,那是因为臣子没有功绩;为君主做出了功绩,君主仍然不满意,那是因为臣子没有德行。
所以做臣子的如果没有德行,做事再敏捷,功劳再大,付出再多,都是得不到君主肯定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干的。臣子首先要有良好的德行,仅仅做一个听命于君的顺臣是不够的,应该努力做一个忠臣。
02 忠臣
敢于违抗君命,但行事结果是对君主有利的,这叫做“忠”,忠又分大忠、次忠和下忠。
能够凭借自身高尚的德行推翻君主的决定,使君主不断向善,这是大忠,像周公侍奉周成王那样,就可以称得上大忠了。
能够凭借自身的德行使君主调整决策,并得到君主的信任,为君主所倚重,视作辅臣,这是次忠,像管仲侍奉齐桓公那样,可以称之为次忠。
用正确的主张劝谏君主,希望他改正错误,但触怒了君主,这是下忠,像伍子胥侍奉吴王夫差那样,只能称为下忠。
03奸臣
服从君命但结果是对君主不利的,称作“谄”,用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方式诱导君主,就是谄,用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方式附和君主,则是谀。
违抗君命并且结果也对君主不利的,称为“篡”;对上不忠于君主,对下善于赢得百姓的赞誉,不顾国家利益和普遍道义,拉帮结派,一心想着包围孤立君主以图私利,这是篡臣。
不顾君主的荣辱,不管国家的得失,为了保住自己的俸禄和小团体的利益,不讲原则地迎合君主以苟且偷生,这是国贼。像曹触龙那样侍奉商纣王,就是国贼。
04 忠、顺、奸的表与实
为了善行而抗争,为了国家利益而违逆君主,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私心,一心为公,忠心耿耿,这是“通忠之顺”,表面上忤逆君主,实质是出于忠心的顺从,信陵君基本上是这样的人。
为了礼义而争夺,为了仁义而征伐,为了正义而君臣易位,其功业顺乎天地,恩泽滋润万民,这是“权险之平”,反经而合道,救国家于危难,以实现天下平服。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原先都是臣子,但桀纣无道,人神共愤,汤灭夏,武灭周实际上是忠、是顺。
《诗经》上说:“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商汤王讨伐无道,灭夏建商,得到了上天赐予的两件宝物——“球”和“拱”,象征着天授神权,各诸侯国一致拥护商汤为领袖,行礼义之治,福禄无疆。
君主无道,臣子还为他辩解,无原则地附和,不顾是非,不论曲直,苟且偷生,迷惑混乱,疯狂享受生活,这是“祸乱之从声”,表面顺从,实则祸乱之行,飞廉和恶来就是这样的人。
古书上说:“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有时候通过裁剪才能统一,有时候弯曲顺从才能和谐,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最后都可以和谐统一。无论臣子怎么做,关键是否合乎大道礼义,自己的德行是否过关。
05 成功从来就不轻松
如果我们把公司的老板比作君主,职业经理人比作人臣,荀子关于人臣之道的论述,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职场里要想出人头地,要么做“忠臣”,要么做“奸臣”。大多数人不忠不奸,所以只能朝九晚五,领一份饭票,很难有大的作为,如果这是自己自觉的选择,那就不要怨天尤人,这也是一种生活,未尝不能悠然自得。
奸人在任何时代都容易上位,但下场大多不好,他们的风光犹如昙花一现,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谁把人生当赌场,谁就必然输得精光。
所以,我们的社会还是推崇“忠臣”,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忠于老板、忠于公司、忠于国家。公忠体国,忠不是顺,为了公,甚至都无法顺,为此你必须付出代价,就看你能不能坚守那份忠。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