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长在大城市里的小地方女孩。
我家住在城市的郊区。不是有钱人住的那种,而是真正的郊区。我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我的邻居们也都是由工人和小摊小贩组成的。上大学前我从来没出过这个城市,最大的愿望就是看一看海。
小学六年都是走路上下学,每天都要经过一条拥挤的街道。我现在还记得那条路很窄,但是两边都挤满了小摊贩们。早上卖小笼包的阿姨和卖油条的大叔间隔着几个卖菜的老阿婆,我总是从爸爸每天给我的两元零花钱里抽出五毛买一根油条,省下的钱用来放学买零食。因为比起早上的街道,放学后的校门口更让我们这群孩子欢喜。酸辣粉、麻辣烫、烧烤、鸡蛋仔、冰激凌…还有街口那家烤得酥酥的小面包,我省下的一块五,可以让我吃倒三种不同的美味。所以那时候上学对我来说除了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更多的是对放学后美食的期待。
上到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供应午餐了,我们都不用中午跑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回学校上课了。妈妈为此带我去百货商店买了一个金属的饭盒,就是最简单的那种,椭圆形、扁扁的。第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饭盒都和我的不一样,他们都用的是那种三层的饭盒。最下面一层是一个很大的盅碗,用来装米饭,中间一层是一个小小的盘子,最上面是一个小碗,用来装菜。而我的饭盒则没有分的那么清楚,米饭和菜混在一起。
为此我回家告诉妈妈我的同学们都不是用的这种,我也想跟他们用一样的。可是妈妈拒绝了我。她说都是饭盒,这个也不是不能用,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那时候的我回答不上来这种问题,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我不想和别人不一样。以至于后来别人都聚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在座位上吃饭。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钱,对于父母帮我做的一些选择在我现在看来也只是他们有他们的无可奈何,不曾埋怨过。所幸那时候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家家庭环境都差不多,所以也不存在攀比。最多就是你放学比我多吃了一包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