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是个框架模型。
PORT,是个框架模型。
PORT,是个框架模型。
框架是能力吗?当然是。别忘了,最重要的基础,还是工作能力。
无论在小组写期待的时候,还是进入PORT的阶段。
自己已经参加过(正确来说是组织过一次)PORT训练营。
在做第一天的“三天任务”的时候,石墨崩了好几次,我就不想做下去了。
原因有几个方面:
- 得把时间花在工作交接上。
- 用PORT做完的思考,想得再多再美再完善,都没有合并在日常的行动之中。
- 我不想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PORT训练营从8月20日左右开始准备上线,但我也在那个时候遭遇了各种意外的事儿:
- 8月26日,开开心心地准备去参加2017级的新生晚会,结果手机因为自己匆忙下的士而丢失了,我也不想再提这件事儿。
- 8月27日,去补办手机卡和报警。
- 8月28日,都是离魂状态。勉强盯着电脑干活儿。
- 8月29日,算是个好消息,提了提神。
- 8月30日~9月1日,各种不在状态,勉强集中精神,老觉得很沮丧,做事儿效率很低很低,简直是强制性走神,不断去盯着icloud的查找我的手机。
- 9月2日~3日,组织深圳小伙伴线下见面,严重烧脑,但也收获巨大。
- 9月4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用番茄钟规范自己整理上市资料的时间,番茄钟终止就在办公室走动走动,锻炼一下腿部。
我遇到的问题,是情绪还没排解完成的问题,是工作能力还没得到基本积累和提高的问题。怎么解决,在过往的PORT里面已经思考过了,现在我欠缺的更多是踏踏实实地做和积累。在参加过深圳线下讨论过后,真心觉得想归想,作业归作业,实实在在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在漫天飞舞的概念、定义、话术之后,属于现阶段的价值积累和产出有多少?
我认为,如果要思考要参加做自己的CEO,要去做作业,一定要去找一个最小的切入点。
思考的对象一定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千万千万不能够大,作业也不要写太多太好。
如果port要写三天的工作,那就写一个1天的工作;要写7天的,那就写个3天的事儿。真正进入工作范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你去思考。对CEO的期待,那就是工作上最想解决的问题,用CEO的哪个东西去解决。
写的太多、太棒,却没有完成,会给自己打造出一个用钻石做的隐性天花板。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好好训练这些具有长期价值的能力?
我认为答案是
1.在舒适区、能力圈里面的事项中,用PORT来思考怎么优化;
2.或者找一个不是太重要太关键的新的小工作,用PORT思考怎么开展。
不要用不熟悉的武器去投入新的战场。
不要用不熟悉的武器去投入新的战场。
不要用不熟悉的武器去投入新的战场。
在听过小熊说的案例,和小萍子的例子之后,我真的体会到真正脚踏实地干活思考然后打造出能力圈的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一定要解决最小的,最实际的问题。
过去做的很多事情虽然不是没有意义,但比起脚踏实地的人,还是太虚了,太虚了。因为没有积累下来,没有真实可复用的产出。
小萍子回复的两句话我记得很深刻,因为让我觉得什么是打脸。
PORT是个思考方式,在动心起念的那一下你得用它。
然后你就必须拿出撑过来,体现你的价值。
思考是拿来解决问题,不是说不做,而是说从最小最小的来做,大问题,新问题,别用那些自己都没有经验、不熟练的东西来做,那就是玩玩而已。
要回答一个问题:做什么,能让自己不是在做鸡汤。
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很惭愧。
真正能把思考的成果积累下来的,比方说展开的行动是怎么嵌入到日程管理和工作过程记录的,我认为这些才是现阶段最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事情。这也是我在提问的时候,为什么毅然决然地去问关于项目化管理的原因。
我不是在做深挖问题的人,我不需要当一个哲学家,然而吃喝拉撒睡之后,在剩余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情,就必须回答清楚一些最重要的问题,那些问题才是问题树的源头,才是一切行动的源头;解决那些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所有碎片或者不碎片的知识卡片,才有一个组织的基础。
想想,你在做什么?PORT?很好,解决了你最重要的问题了吗?你在价值积累的方向上前进了一小步了吗?成果是什么?
框架要坐落在基石之上。
工具没有被责怪的属性,但为了不要陷入工具,为了不要没有得到价值积累之后埋怨工具和远离工具,最好在拿起一把镀金AK47之前,先想想到底是去切菜,还是去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