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看《喜剧之王》这部电影时我还是个学生,在那之前我已经看了《食神》、《九品芝麻官》和《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这个名字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个人的电影都很好看”。回头想来他的电影的确很神奇,哪怕已经看了无数遍,他说上一句话时你已经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但那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依然会觉得很好笑。
而看这部《喜剧之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得到与之前几部类似的观影体验,用现在的话说,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我一定看到了假的周星驰。”
我每看一部电影,对主人公最大的期待就是要有“特殊之处”,他的前几部电影都满足了我的期待:无论是武功高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唐伯虎,还是能把死人骂活的包龙星,都是拥有特殊能力的人。而《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除了脸皮厚之外没有让我看到有什么过人之处。
没有过人之处也就算了,还一再被虐,被叼(广东话的挨骂)
扮死尸,“该死”的时候不肯死,被大牌明星“叼”
被介绍人嫌弃
被发盒饭的大叔“叼”
被人骂“死跑龙套的”,还要赔笑脸。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是什么喜剧之王,你明明就是个杯具之王啊。
另外,我还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有句台词他重复了很多遍
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值得一再重复的地方,直到工作以后。
二
读书的时候幻想自己进入社会一定是大展拳脚、所向披靡,结果毕业之后才知道,《喜剧之王》演的才是真实的人生。
跑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发现深圳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本科毕业?人才市场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投出去的简历杳无音讯,好不容易看到一封邮件赶紧打开看,发现是娱乐城招公关。
万般无奈只好去做销售,因为这一行门槛最低。当我溜进一栋写字楼去拜访客户结果给人扫地出门,被保安指着鼻子说再偷偷跑进来打断你的腿时,我想起来了这部电影。
这张剧照,像不像一个正在被人骂的业务员?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这句话是
1.对歧视和嘲笑的反驳
我虽然是龙套,但龙套只是一个歧视性的说法,正式的说法,是演员。我们的语言中经常会出现这种说法,铁匠不叫铁匠,叫“打铁的”,回收废品叫“收破烂的”,业务员叫“搞推销的”,甚至曾经还把老师叫做“教书的”。不管你怎么叫,我自己很清楚,我是一个演员。
2.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
虽然我今天在跑龙套,但是明天我就可能会接一个好剧本,成为主角。跑龙套的是演员,周润发、刘德华这种超级明星也是演员。大家都是演员,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他们?
三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1.不要被环境改变
这一幕里从主人公的视角,看着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和胸怀抱负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如此,当你没有人脉背景资源,进入社会自然就会处于底层,而你长期看到周围的人忙着挥霍时间,还能不能像尹天仇一样坚持自己的初衷?
2.不要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用“拿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来麻醉自己,看似摆脱了一些责任,殊不知是放弃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考核目标、各项kpi最大的恐怖就在于让你以为完成了公司分配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不愿意给自己加戏,导演让你“死”,你就痛痛快快的“死”,又怎么可能有机会。
想和别人不一样,就要和别人不一样。
3.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一无所有也要相信自己
我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有个很搞笑的想法,就是“什么时候我能做主管就好了”,因为主管可以不用出去跑客户。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奇葩,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还想着要升职。怎么可能有这种事?
后来工作的时间久了,发现有这种奇葩思想的人居然不是少数。一方面嫌弃着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又希望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结果自然是不能如愿的。
崇拜自己,崇拜自己的工作才是王道!
就像我写公众号,没有什么阅读量又怎样?写文章就像挤牙膏又怎样?我才写多久!如果写没几个月也能阅读量十万+,篇篇是爆款,那些大v岂不是要撞墙?
张兵老师告诉我,写文章要这样想:这种文章我都写得出来,我太聪明了,太厉害了,太牛逼了!
被客户拒绝又怎样?
关键我有没有偷懒?有没有做好功课?
如果我自己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尽管告诉自己,我已经很了不起了!
继续努力,以后还要更加了不起!
崇拜自己的事业,把自己当作自己的神。就像他一样,
守得云开
见明月。
出书训练营第三十六篇文章by 邓良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