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如何更快,更好,更深的学习?(上)》中,讲述了学习的3大策略:功利性学习,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这篇文章则来讲讲具体的应用层面。
在《学习力》中,作者是按照搜索,阅读,理解,积累,应用5个方面来展开写作的。其实这也是学习一个新知识必需经历的过程。
对于陌生的知识,第一时间可能会百度一下,先大致了解;然后选择看几本与之相关的书籍,使其有更充分的认识;阅读的过程中,争取理解透彻,避免过多知识盲点;东西太多,时间久了也会忘掉,这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记忆功能来帮助积累,也便于日后复习整理;最后,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就是为了能够把学习的东西应用出来。
这大抵上是一个知识的学习之旅,当然,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通过阅读来学习,也可能是选择一些付费课程或者上培训课来学习,不管是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更加充分,系统,高效的学习。
我在读本书的时候,特别能引起共鸣,因为我发现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也聚焦在了「阅读,思考,践行」这三个方向上,这恰恰也囊括在5个方面之中。所以,接下来,我会重点讲讲这三个方面。至于搜索和积累,更多的是一个工具技术层面的应用,关键在于多用。
01 搜索
近几年,关于搜索有一个新的概念,「搜商(SQ)」。
甚至,网上还有一些的付费课程和书籍。
这也充分说明,搜索在现在以及在未来,会越来越被人重视,以及越来越被人研究。
有一句很经典:「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世上80%的问题,前人都遇到过,并给出了答案,我们只需花时间找到他们。
在《学习力》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很多关于搜索的技巧。
比如,我们常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用百度搜索资料时,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直接将搜索的问题放入百度中,把背景描述的明明白白,生怕没有输入详细而搜不到自己想要的,但这样搜索往往并不高效。
因为,搜索的技术是利用“爬虫”程序,到互联网上去采集网页的内容,然后存储到搜索引擎自己的服务器上,建立索引。这样,用户在网页上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直接到索引上去查找,匹配,也就找到了相应的网页。
所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检索问题的时候,关键不是看输入的信息有多详细,而是看——关键词。
这个搜索的认知错误,估计很多人都会犯,我个人在用百度搜索资料时,也常常复制整段内容去检索,搜索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想要的,好在现在知道了搜索的原理,以后在搜索的时候,知道应该是提取关键词去检索。
而且,关键词的质量决定了搜索的质量,当然,很多问题,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找到所需要的答案的,这里有一个原则:逐步逼近。即是根据一个关键词搜索的结果,调整关键词,再搜索。
所以,整个搜索过程,就是检索,调整,再检索,再调整。
02 阅读
关于阅读的探讨,市面上的书籍非常的多,且都写得很有道理。
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推荐你去看一看。
《学习力》这本书在阅读上,也给出了我们3个阅读方法:整体阅读,多重阅读,主题阅读。
每一个阅读方法都是基于4个阅读理念存在的:
带着目的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这些理念,可能你在其他书上看到过,但这也更加证明,它们是经过大多数认同且值得学习的。
从功能上来讲,阅读,可分为功利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对于消遣性阅读,诸如像小说,诗歌,文学,戏剧等,不管,以什么方式阅读,都无所谓,它本身就是用以娱乐,来消遣的。
但对于功利性阅读来说,读书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困惑,从而使自己进步的。所以需要非常有目的的阅读,这也是我们读这一类书的第一要谨记的。
为什么很多人读书读不下去?读书全无兴趣!原因大抵就在于此。
因此,阅读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最好写下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重复,是掌握深度的必经之路。
读书也是如此,读第二遍理解的深度比第一遍的要高出很多。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著作,每重复一次,理解的深度都要更深一层。
知乎上也有一句经典的语录:
我不害怕那些1年读100本书的人,我害怕那些1本书读100遍的人。
自媒体大V剽悍一只猫曾表示,他为了锻炼自己的幽默能力,把《明朝那些事儿》看了不下10遍,然后才感受到当年明月的那股幽默文风。
对于经典的作品,我个人的建议,至少读三遍以上。
那些经典的书,是每读每新,事实上,我自己有过这种深刻的感受。后来细细一想,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是不一样的,读到的收获肯定也不一样。
我们很多人读书都是一口气读完。不留思考时间,也不留笔记时间,只想着把这本书读完。
事实就是,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在学习上,有一个50/50法则。
即是:花50%的时间来阅读,留50%的时间来对所学到的知识回忆。
这个实用性的读书技巧,非常有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可得知,在学习知识后,越短时间内,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遗忘的内容越少。
所以,如果自己总想着把一本书读完为目标,可以尝试一下这个50/50法则,强迫自己留50%的时间用来回忆。
阅读的效果,肯定大大提高。
最后,按照框架来阅读,则是根据自己搭建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来主题阅读的。
(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可查看《如何更快、更好、更深的学习?(上)》)
比如,我们想要系统的学习一下新媒体运营,可以选择与之主题相关的几本书(建议3本以上),如《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学运营》、《跟小贤学运营》等等。每一个作者其实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多选择几本则可以有效的避免。
按照框架的主题阅读,对于涉猎知识的广度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
03 理解
为什么有的时候,明明两个人看得是同一本书,事后对书本的探讨,差距却格外的大。
别说读完后探讨,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差距也很大。
不同类型的知识,理解它们的技巧也有所不同。
在《学习力》中,作者把知识分为三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对于事实性知识,比如,明朝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这类,更多的就是靠大脑对它们的记忆,这一类知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花费太多精力和脑力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误区。
因为,理解知识不在于记忆,而在于能否关联。
这也是学习概念性知识必须掌握的能力,概念性知识相对于事实性知识是更为复杂,且抽象结构化的知识形式。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和李叫兽的文章中,你也可以看到类似这样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更为详细的提供了概念性知识的技巧:知识三问。
自问1: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自问2: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问3: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每一个自问,都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设计的,比如,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目的就是要去了解它的背景和来源,只有在了解这些,才能清楚的知道它适合什么范畴,适合用在哪里等;
再比如,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主动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缝合的过程。
这方面,李叫兽给我们做了很多好的典范,李叫兽谈到自己的学习说:
我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的地方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如果不找出5个现象我是不会罢休的。
还有逻辑思维的罗振宇,他所说的缝合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第三问,知识的适用边界,则是为了更好的在需要用的时候提取它以及不能用的时候提醒自己。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情景学习法。即是:
未来怎么用知识,现在就怎么记知识。
举个例子,读书做笔记这事,很多人都是单纯的记录知识点,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记笔记呢,比如,如果我想以这本书的主题作为选题来写一篇读书书评呢?书中的哪些观点可以拿出来写,哪些案例可以来论证,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去记一下可能会用到的笔记,以此提高了效率。
思考知识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也是从未来的角度出发,提前设想,然后推及到当下的意识,从而改变当前的行动。
最后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提炼出一套更具一般的流程,让这个流程适应大多数条件,而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流程,然后不断的使用和优化,总之,需要不断的迭代。
正如漫威电影《钢铁侠》中的托尼,总是在不断的迭代进化那套盔甲。
04 积累
随着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对于知识的存放和调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成千上万计,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但知识并不是积累的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调用出来。相反,很多时候,我们收藏的知识,只是单纯的存放在个人知识仓库里,想要用的时候,全然不记得自己曾经收藏过。
所以,积累知识并是单纯放入仓库,而是需要有序,有条理的存储并且整理。
在《学习力》一书中,作者就他微信收藏的技巧给我们作出了详细的展示,如果恰好你也在用微信收藏,那可以抽空看看这一章,相信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使用的电子笔记,例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等,对于这类笔记,最重要的是要:
定期梳理笔记,将一些笔记梳理到自己的个人知识框架中,或者针对概念性知识进行知识溯源,这也是我个人在笔记上正在努力尝试的方法。
另外,对于知识的积累,其实是很难走捷径的,如果走了捷径,相信迟早都会返还回来。
对此,我深信不疑。
05 应用
学习的目的,最终的最终还是要用到实处。
日本作家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说到: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光靠“想”和“意志”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
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搜索,阅读、理解,积累它们,这些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在该用的时候提取出来,那前期所做的工作,都将失去意义。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尽情的去实践吧!
06总结
以上的内容,只是5个应用层面的部分展示,我个人觉得,这两篇总计8000字的读书笔记,都还是没有将这本书的内容表达完全,如果你对学习学习有一定想法和研究,那么建议你去看一看本书。
不管是3大学习策略,还是知识之旅的技巧应用都会对你有一定帮助的。我在读完本书后,收益很多,相信你也是一样的感受。
最后,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END
阅读书籍:
《学习力》,作者王世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