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对着书里的内容或哭或笑,跟着笔者的心情走。
长大后,书本成了励志故事,我们在每个小人物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在无数次迷茫中探寻光和坚守下去的勇气
当我们老了,发现书本原来是纪录片,他带我们走过的,是一段从无法回头的成长之路……
昨晚和孩子们一口气读完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乍一看太普通了,一个老瞎子领着一个小瞎子翻山越岭的一个村一个村的到处奔忙着拉三弦说书,老瞎子的师傅曾经告诉他,在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就可以拿这一千根断弦当药引,打开琴体,里面有张药方,按照这个药方去抓药,吃了就能重获光明。
于是,为了能重获光明,老瞎子日夜奔忙,不是在拉弦就是在拉弦的路上,当他真的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药店的师傅们却说这是张无字的药方,他问了好多人,都是一样结局,他发现师傅骗了自己,顿时感到绝望,因为生活没了奔头,缓过来,他又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然后又把这个谎言传递给了小瞎子,并对小瞎子说他记错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才行。因为他算过了,50多年弹断一千根,一千二百根需要七十年的时间,到时候小瞎子就九十岁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后劲却很大。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怎样才能过上你要的生活,那无非就是两根琴弦绷紧了,曲子就出来了,大多时候你得自己出创造你的追求、你的目的。
我记得书里有段话大意是,等老瞎子到了目的地,回望这五十多年奔忙拉弦的路上,才发现那时的奔忙是真幸福……
史铁生是一个特别励志的作家,读他的作品特别有震撼力。有些梦想是不论弹断多少根琴弦,都无法改变的宿命。但总得有信念去支撑我们活下去,为自己设立一个追求与目的,即使它是虚无缥缈的,永远够不到的,只要能给你一种面对生活的信念把心弦绷紧,弹奏出错落有致的心的旋律,把这普通的岗位干好,把这了了的人生体验过去,这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