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年前来的北京工作,这里没有熟悉的同学、朋友,可以说是孤身一人。去年9月我选择了裸辞,没有再找工作,至今已经独处半年了,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反而越来越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没有需要特别维护的人际关系,不用主动联系别人,做什么决定只需要考虑自己、不需要考虑其他人,计划不会因为别人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独处能让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在自己身上,更好地认识自己。
如果可以,我想,对我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住在离镇子不远处的乡村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偶尔有邻居从门前经过,聊上几句。离院子不远处就是大海,站在院子里,能听到海水声、鸟叫声……重要的是,镇里有一个图书馆,咖啡店……长期的独处对我来说真不是事儿。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独处。我的父母在农村,当我告诉他们我没有上班、一个人在房子里住的时候,他们是理解不了的。我的一个朋友,每天要和不同的人联系,需要社交,不能长时间一个人待。另外一个朋友,工作原因,去年和老公开启了短暂的异地生活,她说一个人待在那个地方实在太无聊,希望我能搬过去。
和他们相比,有这种能力我还是挺幸运的。因为从某些程度来说,我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自由度。
但因为长期的独处,我变得越来越“特立独行”,比如不依赖社交关系,疏离需求,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简单,喜欢一个人,等等。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过度的独处肯定也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中一个影响就是,我的情绪变得非常敏感。这种变化很明显。学生时,大家几个人住在一起,每个人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难免不同,但我融入得很好,休息时,情绪从来没有因为舍友发出噪声而变化。参加工作后,独处的需求变强烈了,独处的时间也变长了,我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我的注意。敏感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吧,其他卧室里的伙伴在客厅里发出一丝丝的声音都能让我动念,感到不适。
有意思的是,喜欢安静、独处,却又不能离人太远。年前,合租屋里几个伙伴有几天不在家,期间,偌大的房子里听不到一点声音,客厅的灯也黑着,每当我推开房间门看到这种情形,内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有时我会怀疑这种生活状态是不是不好。但多虑也没有用,自己的心事没有办法撒谎的。还没有彻底脱离牛马生活的我还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我想我只能带着孤独尽量走近人群。既然享受独处,喜欢自由,不能离人太远,还需要有些收入,我想了,在一个二线城市里独居、工作,或许是个好办法。
北京的气候不是特别好,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早晨六点多,就能看到涌向地铁站人流,密密麻麻的。这会让我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奈感和压力感。
再说,这里的房子也要到期了,我计划搬去成都。原因也很简单,曾去过两次,成都给我的感觉整体还不错。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房租比北京便宜得多,气候湿润,比较宜居。我想去亲自去体验一下。
过了三十,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人生真的太短暂了。我想,只要不犯法,想做什么就抓紧做吧。有时候考虑得太多,除了浪费生命,没有一点用。
写于202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