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在美院

      再次看见西安美术学院里的拴马桩,是个下着雨的中午。

因为下雨校园里很少见到学生们,只有路边矗立着的成片拴马桩,默默的迎着风雨。或许是天气原因,我突然有种悲悯的感觉,靠近它们端详半天,在心里说,你们也是文物呀,却享受不到进博物馆的待遇。

拴马桩,从石匠把你们打造出来的那天,就注定了是终身站在室外的物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些拴马桩已经在美院待了有20年了。当年前院长在八百里秦川将它们搜寻来时,也有过种种非议,现今看来是个善举!

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造型,摆放在美术学院非常应景。这也是中国石刻艺术传承的最佳之地。

据说这些拴马桩有几千上万个之多,在国内这么大的集群阵势也属罕见。且全部是老祖宗留下的真品,时下匠人们仿造的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随意走着就会看见路边成片的拴马桩,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造型大致上分为人物和动物,聚在一起很是壮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农耕社会时,拴马桩就是拴马的工具,它们不仅与马匹配,同时也装点了主人的门庭,彰显使用者的社会地位。高头大马必定使用高大拴马桩,想必是有身份的人家或衙门才拥有。个头小的,造型简单的,也许是一般人家使用。

它们与门前的石狮子一起,经历风霜雪雨,见证了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各阶层人物的悲欢离合。它们还有一个作用是辟邪镇宅,所以相貌有些怒目和狰狞也就理解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随着社会发展,马这种大型家畜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拴马桩依然散落在民间。起初人们并没有把拴马桩作为文物看待,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收集栓马桩,拴马桩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西安美术学院里的拴马桩,应该是得到了最好及最恰当的保护!好像贾平凹说过,看似人们保护了文物,其实是文物保护了我们。

每个拴马桩都有着自己的前世,有的穿越千年来此与不同年代的同类汇聚,岁月已经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斑驳痕迹。正是这些痕迹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猜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羡慕在这里读书的人。天天从这么多文化瑰宝面前走过,时空隧道也许随时会向你打开,你可以穿越,去寻找石匠雕琢它们时的灵性和品位。你也可以体会,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当你与某个拴马桩对视时,说不定它就是你家祖上使用过的呢?只是你和它相见而不相识罢了。

  走到一处岔路正迷茫时,忽然发现一个拴马桩在为你指路,被惊着了!见过各种指路牌,没见过拴马桩与指路牌站在一起指路的,好惊喜呀!这个拴马桩一定经过挑选才站在此处,时间已经将它的样貌和下面的石柱磨损,足见其年代久远。然而它依然矗立在此,向过往的人们昭示存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出西安美术学院,回头看看大门,一道美丽的风景呈现眼前,大门两侧各站着一排拴马桩。大小高低一致,像是美院的卫士,正顶风冒雨,护佑着里面的师生和拴马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冬清晨,一抹阳光无声升起。 朝霞在世纪穹顶漂浮,像是众神描绘的云图,将原本寂寥的星空渲染成暖心的微蓝。这是我们用...
    金麟圣兽阅读 724评论 13 19
  • 今天听了赵正宝老师讲的网络课程,很有感触 ,在网上听课的学员有600多名,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完成赵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
    bdec4e2f6612阅读 401评论 1 50
  • 一:17号下午到长春 ——住火车站(房间已定) 二:18号 早晨6点:长春——哈尔滨西(车票已定) 三:哈尔滨西站...
    转弯弯阅读 271评论 0 0
  • 咱们的客户中,有很多就是死硬派,他说NO就是NO,不要就是不要,有没有这种人呢?有。 你说:“你为什么不要?” 他...
    博谦阅读 3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