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没有写复盘,原本计划写,但是刚刚又被两个月之后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写复盘的时间基本在2小时左右,所以今天暂且不写,把清明假期的总结写好,再预留出点时间复习单词。
周末休息日是最容易放松的时候,说好的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没有一天能做到,我认为这是个不太好的情况,我可以早上六点起床,先学习一段时间,上午或中午困了的时候小睡一下,这样我还是做到了早起。清明假期的这三天,在刷电影、发呆上面占用了不少注意力,听书的时候就比较难听进去了,也因为心情有些低落就没写复盘。
现在反观行为背后的认知逻辑:我认为周末是用来放松的,所以刷电影、发呆,看些有的没的,早上赖床。但其实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前几天就写到过的素描,这也是一种休息大脑的方式。刷电影也可以,但是别刷过就忘,我可以写写观后感,写写自己所谓的“影评”,这都是我的收获,也是我拓宽知识面的一种方式,我选择看完一部电影,肯定是因为我对这部电影感兴趣,既然感兴趣,就可以顺着脉络再多了解一些。拿《萤火虫之墓》来说,我看到的就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用兄妹两个人的悲惨遭遇来写的,看的时候几度感动流泪,是看到什么让我流泪了呢?是战争的残酷,还是兄妹情深?这种感触我是能写出来的。还有故事是发生在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前一段时间,男主的爸爸是某个巡洋舰的舰长,我可以上网查资料看看日本有几艘大的巡洋舰,这些舰艇的结局如何,都参加过哪些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什么——广岛、长崎被扔了两颗原子弹,现在的日本是投降后的日本,那如果日本没投降会是什么样呢?仅仅因为两颗原子弹就让主动挑起战争的日本投降了,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电影中男主的妹妹是因为营养不良+疾病最终走向死亡,那如果一个人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吃哪些东西是能最快恢复身体的呢......还有这部电影的作者是谁呢?他除了这部电影,还有其他哪些优秀作品呢?大家都是怎么评价他的,他都拿过哪些奖项,有哪些伟大作家是和他一起被提名的,被提名的作家有哪些优秀作品?
天呐,发现没,如果你愿意顺着这条线思考下去,你会“拽”出另一个世界。
(这个想法也归功于今天听的一本书《英雄之路》里面介绍的一种方法:当你因为一部作品而喜欢上一位作者,那你可以再去看看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继续读下去。读完之后再看跟这位作者风格相近的其他伟大作者的作品,如此循环。)
这些是今天,根据我能想起来的画面写下的,如果当时我边看边查,或者看完之后马上查阅资料,能写出很多很多,都会是我的收获,在以后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可以派上用场,是在给未来做投资。
现在,有点明白我们这些普通人和大神看电影之间,存在的几个差别了。
今天所在的学习群里,他们在讨论“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但是我在和好朋友吃饭逛街,没有参加。也因此带给我不小焦虑:他们都知道好多,可是我不知道,我不但不知道,还没认真学。也是因为焦虑,我忽然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怀疑,我不知道每天写复盘、学习这些是对是错,到后面逛街的时候总是走思,甚至现在,已经晚上10点多了,对自己还会有些耿耿于怀。
其实,现在就可以应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对自己进行分析,我该怎么想、怎么做。
1、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查到的我认为很精简的“沉没成本”的概念。放到我的身上,我已经在逛街了没有参加讨论,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对我接下来的逛街动作不会产生影响,我不可能因为没参加一次讨论就把我朋友仍在商场自己离开,所以我再怎么回想回忆或后悔之前的决定都是不管用的。
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也就是为什么“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就好比我在看电影,看了20分钟发现这电影很烂,但是已经坐在电影院里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已经花了电影票的钱,现在就走掉吗?好像钱白花了。但是继续坐下去真挺没意思的,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去看看书、吃个饭、早点回家。做这些需要我付出代价吗?不用,因为我已经买过电影票了。现在起身就走并不会产生新的成本。
这真的是“知易行难”啊,因为之前就坐在电影院里看过一部一个多小时的烂片。
这个沉默成本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还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来配合,也就是已经发现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了,那我该根据什么进行选择呢?这两个概念,明天来研究透彻。
2018-04-07
希望我在一天一天,不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