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说八道》十七

        天南海北读《老子》 1         


      读《老子》难,读懂《老子》更难。原因有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没有今天丰富,一字多义,假借,甚至生僻和自造字也不少,如果没有对《老子》一书的主线思想的把握,理解起来很晦涩。

    二、古原文没有断句,没有标点符号。现在出版的书虽然有标点,但不一定正确,保不齐就和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

      三、《老子》一书的内容用字简洁,惜字如金,而且观点内容具有明显的反主流,反智,反儒的逆向性,与主流的思想价值观有时候背道而驰,这让很多读者不敢想,不敢信,不敢认同,有困惑和怀疑。

    四、《老子》的内容系统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后世虽然勉强的按照“道”和“德”的品质、特性等等对此书的章节分段也不见得很准确,读起来颇为混乱。

    五、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读不懂的;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是读不懂的;没有对思想价值的批判性思维是读不懂的;没有对历史、社会、人性、兴衰、荣辱得失甚至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很难读懂它。

    六、我一直强调,读任何一部书一定不要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更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主流价值体系。老子是春秋战国人,他眼看着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的相互讨伐和混乱不堪,他对礼法产生了怀疑,更对混战的正义与非正义洞若观火。因此,对于《老子》中的许多逆向的、多维的、骇人听闻的、乌托邦的观点我们更不能脱离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而去迎合或者批判。时下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语文教学从内容以及授课时间上来讲,我更赞同“73”开,把七分精力用到讲作者和背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官也许以为读《老子》的门槛太高了,会有望而止步的胆怯。但也正因为它的难懂,它的玄奥深隧,它的与众不同,它的惊天骇世,它的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才更容易激起我们的探求欲,我们的征服欲!好奇是探索的原动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外,又因为《老子》身上有那么多的难点和疑点,才会有了今天对它不同视角的解读和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专家有专家的解读,草根有草根的体悟。

    鄙人学识思想皆处劣等,但闲暇把玩,也有一些小小的想法,也想借助今天自媒体的优势和诸君同道畅说欲言,甘冒大言不惭之讳,包涵!还是让刘心武老师借用的那句诗壮壮胆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也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事件,接触过与教育发展相关的人物,思考过教育发展的得与失,现在静下心来读《老子》,竟有一些对榫的心得,陆续写出来,也算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已经夜深人静,原本已经到了睡眠的时刻,目前还在车上写着家中 !!
    阳光的太阳花阅读 119评论 0 0
  • 外面那个,不是说满足幻想吗? 是这样。怎么了。 我想和美丽可爱的少女。。 至少我还在这吧。 你把眼睛闭上。 是不是...
    露义莲华君阅读 228评论 0 0
  •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大家好,我是阳阳君,一个...
    世界上的最后一片树叶阅读 382评论 0 2
  • 一老一少俩和尚, 师徒二人下山岗, 走到一条小河旁, 看见一位俊姑娘, 姑娘想过河那岸, 心怕河水不敢淌, 万般无...
    林木成荫阅读 821评论 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