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我就会鼓励身边的人努力学习。今天有同事说心情不好,跟老公吵架了,结婚后看到老公越看越不顺眼,我就说,你可以学学心理学,会对你有帮助。我就是原来也不会控制情绪,不懂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导致周周吵。学了心理学后,发现自己很多思想上有问题,慢慢进行修炼提升,现在几乎不怎么吵架了。
当听了我的建议之后,她给我的回复是这样的:心理是天生的,心理学也没有办法解决心理问题?是不是如她所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我对心理学研究的不够深入。
但是有一条我是确定的:在他们的思想里存在着一条概念——心理不能改变。那么不管心理学能不能解决心理问题,由于他们不相信,所以注定了他们不会去学,所以他们的心态肯定不会改变。
而在我的思想里是相信什么都可以学,而且都可以学会的,要学到精通可能很难,但是有一些改善是肯定是可以的。
为什么心理有什么概念,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那么大的差别?
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没有任何感知。反之,如果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它。
科学家发现的这个事实,就在说明我们相信什么概念的重要性,心理有什么概念,我们就感知到什么。
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自由落体试验之前,人们一直相信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概念:重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概念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所以,如果思想里没有心理学可以改变心理的概念,那么是感受不到心理学会带来改变的。而我相信心理学可以改变我,所以我从心理学里获得了改变。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要有进步,一定要相信这么一条概念——我是120%的可以进步的,知识可以改造我的大脑,可以提升我的能力,可以改变我的命运。
这条概念看起来像是喊口号似的空话,像是心灵鸡汤,但是真的不是什么洗脑的心灵鸡汤,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都在得出结论,我们的大脑是可以被重新改造的,学习知识可以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结论——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读书量对IQ的影响是最大的。关键的不是你读了什么,而是你读了多少。
美国拉什大学研究结论——上年纪后读书可以使精神衰退降低32%,反之如果基本不使用大脑则会使精神衰退提高48%。
美国新学院大学研究结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人更加容易地通过别人的表情了解到他内心的感情。
如果大脑里存在的概念是:知识学了也没用,知识太难学不会。那么,永远也不会有进步,因为存在这个概念之后,是不会尝试去学的,一时兴起可能会学一下,但是浅尝辄止的学,是学不会的,反而更加证实了学了没用,学也学不会,就发生了自证预言的现象。
罗伯特·莫顿教授发现自证预言的现象: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当一个人被问到会不会弹钢琴时,一般人回答都是,会或者不会。而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当被问到同样问题时,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没弹过”,他这句话是在说,因为我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弹钢琴。从芒格的话里能感受到,他的思想不会事先给自己限制,永远只有自己还尚未尝试的事,从没有还没尝试就认定自己不会、不行的事。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就是让大脑神经元产生连接,当连接有了足够多的刺激之后,就能自如地运用了。就像开车一样,刚开始学的时候手脚忙乱,顾得了方向盘,顾不了离合,但是当重复多次的练习之后,开车就像呼吸一样自如,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操作。
所以,如果你想要想进步,思想里存在了这条概念了吗?——我是120%的可以进步的,知识可以改造我的大脑,可以提升我的能力,可以改变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