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的夜晚,站在公司门口,把衣服帽子裹得再紧实一些,透过玻璃门望去,果然,这里没有下雪呢,我抖开雨伞,踏进夜色,湿漉漉的马路映出流动的影子,远处的车灯打出了光圈。
我一直都喜欢下雨,像是把自己与世界隔开,而又切实身在其中。踩着落叶,踩着雨水,我心里思量着,吃什么呢,回到家,一身湿冷,还是拿出冰箱家里刚带过来的煮熟的鸡腿,配上平菇,金针菇,回锅煮到滚烫沸腾,加两三颗青菜心,再沸腾个几回就可以出锅了。
在冬夜,一个旅人,下雨天,煮了一锅鸡汤。
2017已经甩在身后,就等一个农历春节的完美谢幕,我瞅着眼前似有一根细线,延伸至年初,再眨眼,细线消失了,先喝汤……
我常常重温以前看过的电影,最近翻出了《julie and julia》, 就着鸡汤,我想跟你聊聊这部美食电影。
片中定下365天524份食谱,开启博客记录美食烹饪的Julie, 兴致满满,自信满满,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他,士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洋溢着明媚。
然而,厨房里不止美味的黄油,惊艳着味蕾。完美主义从来都脆弱,在博客记录美食计划的后期,面对搞定不了的凶猛大虾,凝固不了的肉冻,焦糊的红酒烩牛肉,Julie倍感崩溃与挫败,她开始归咎于环境也归咎于自己,像小女孩一样躺在地上跺脚抽泣。
终于她用她的不可理喻与丈夫大吵一架。事后自我反省的Julie, 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是那个会对她说,**‘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the breath to my life.’ **的丈夫。没有丈夫的支持与鼓励,没有他们一次次共享美食的甜蜜,Julie不会有勇气与动力走了那么远。她的状态一点都不“Julia”。
她也清醒地知道Julie与Julia是不一样的,即便两人何其相似,但Julie变成不了Julia,她不够完美,但是心里有能想到的完美模样,那是可以一步步接近的。最后博物馆里,Julie拿出一块黄油,放在画像前,对着画像里的Julia说出一句“我爱你”,那一刻我眼里的她最迷人,最自我,对崇拜的人心怀敬意,也与不够完美的自己达成和解,我觉得这是自我相处最恰当的分寸。
一年的期限,Julie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完成了与Julia相伴的旅程,回到有丈夫,有猫的属于她的生活,在城市边缘,日夜穿行。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Julie因为博客成为作家,出版了属于自己的书籍。
回望这一年自己练习写作这件小事,真正成文成篇的是27篇,起初定下的最低底线是每月至少一篇。细数二月到现在,8月、11月无记录。键盘还是敲得不够勤,懈怠偷懒如影随形。
也许有人会说时间有魔力,时间有耐心。没错,时间可以锻造出耐性,但我们也要警惕它的两面性。
一面是当时毫无察觉,有着不用过分推敲就能看破的怯懦逃避,这种耐性有如温水煮青蛙,舒适而又自毁。
一面是忍着那股想摔东西、想撂摊子的气焰直到自己看到一切不是想象中那么糟的时刻,庆幸还好没爆发,这个“幸好”,“没那么糟”的经验,屡试不爽。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处境,相信我,试着找到事情进展中的一个点,那个点一过,整个人都舒服平静。
保持警惕之心,我们更愿意掌控到第二种耐心的层面,相信凡事到最后必将皆大欢喜,如果尚未皆大欢喜,相信我,那就是还没到最后。
在冬夜,一个旅人,一不小心,奉上了一碗不算浓厚的鸡汤,因为,我也正喝着,hey, 朋友,干了这碗,我们都是冬夜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