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写作课结束的那天下午,北京的同学相约去双井国贸吃饭看电影。
我苦涩地摇头说,我不行,8点-10点我有课。
说完就带上“防毒面具”头也不回地消失在雾霾中,回酒店去准备在线分享了。
分享结束,去玩的朋友发来一条微信说:XX电影不错,推荐你看看。
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10点半了。
饭还没吃。
2.
我从一个三线城市的斜杠青年变成了一个全国到处飞的小IP。
按照现在的节奏,一年我可以挣到很多。
可是,我却很久没有和朋友们一起好好吃顿饭了。
故事化演讲设计师@戚泽明知道我来北京,于是深夜来酒店看我,带着夜宵来的。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到了凌晨1点。
3.
这次不是周末去的北京,而是周五提前一天到,在此之前,和琦琦聊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
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小六你怎么打算的。
我说我就想着做好自己的产品呀,你看,从微课到写作再到系列课程,每年可以有不错的收入。
她说,那五年后呢?
哦,五年后,应该还是现在这样吧?
我说完就发现不对劲了。
我又回到了舒适区,过着可以预见的生活。
4.
我加入了行动派。
因为和琦琦聊天的那天早上,我刚好看到厦门大学16年的毕业演讲。
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无论你家徒四壁还是墙上挂满奖章,你看到的都是墙。
你要打开窗,才会看到新的世界。
我不想在五年后还在过着和现在一样的生活。
即使这种生活让我很富足,让我能接收到赞美和荣耀。
这些,我都统统不要。
我是做程序员出身,我的身上流淌着产品经理的血液。
历经喧嚣,我决定慢慢放下,回到产品的岗位。
琦琦说我们做的事情,是做给两类人的。
一类是现在的人,是我们朋友圈、公众号和微博里的读者和粉丝,或者是在简书上看这篇文章的你。
另一类,是未来的人。
如果我做的事情从今天到五年后都一成不变,那在未来,你看不到我。
所以,我宁可选择在未来遇见你。
来到你的城市,可以和你好好吃顿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