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有什么事比喝奶茶更上瘾,那就是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真不愧是历史畅销书,作者用普通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描述着600年前的明朝事件。作者融入了自己的见解,更将历史事件与当今大众所经历的小事相对比,比如称朱棣为老板,大臣们都是给他打工,按时发工资,包吃包住一类的话语,让我们更加能感同身受,历史并不只是文绉绉的,也是跟我们现在上班族一样,要按时打卡,需要包吃住,也期待发工资的那天。
读当年明月的文笔,很容易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他随性轻松的风格将我们带入一个有趣的历史世界。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道理说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当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建文帝)继位,他担心藩王有叛逆谋反之心,于是决定削藩。对于朱棣来说,逆来顺受吧,只有思路一条,自己还不想这么早死呢,就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叔叔就该死吗?
他不认命,他想要反抗,有这个想法但是动力不足,能给他动力的是一个和尚道衍。有了道衍充分精密的计划之后,他拥有的信心,可是造反这件事怎么跟将士们说呢?孙子兵法有云,如何计算形势有利于自己,给出了5个字,道,天,地,将,法。凭什么道要排在第一个呢,不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吗,天指的就是天时,地指的是排兵布阵,军队实力多少,将指的是人,团队协作,法指的是法制规则军纪,也代表企业管理制度。道指的是人心,当拥有后面四个条件之后,往往有没有拥有人心,便能决定成败。
朱棣拥有作战猛如虎的军队,也有指挥作战的天赋才能,在当时可以算上数一数二的将领,当一个企业创始人,他会做所有员工的活并且都非常拿手,还非常的会指挥大家工作,使得效率极高的时候,这个团队一定能有所作为,毕竟下属所有的意见和行为,朱棣都能准确的判断其是否合理。如果我有这样一个领导,并且以后自己能成长为这样一个领导,那么前程似锦,只需要坚持热爱便是。
眼看不反不行的时候,给天下一个什么理由造反呢,这个理由必须能服众并且要光明正大,思来想去,定为靖难之战好了,代表皇帝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清君侧,看很多宫斗剧,这个方法不知被用烂了多少回。
皇帝这个工作可不是好做的,每天要跟身边的宦官丫鬟斗,要跟自己的老婆们斗,要跟老婆的亲戚们斗,要跟当朝大臣都,本质上皇帝就是一个被架在烤炉上的羊肉,大家都想要又互相争抢,斗智斗勇,稍有不慎恐怕被身边的服侍太监毒死都不知道谁是主谋,看来皇帝这个工作要如履薄冰,异常艰难,风险越大,权益越大。
话说朱棣的创业之路可谓是九死一生,每每读到他在深夜那彷徨的身影,他也会不确定也会失去信心,我都忍不住落泪。如果就此放弃,怎么对得起自己承受的诸多委屈,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弟兄,我朱棣要的不多,就只有活着而已,这就那么难吗?每次为难时候能够脱险,还要感激朱允炆下的一道指令:不许伤害我的叔叔。朱允炆是一个好人,但是皇帝这个岗位不需要好人,只有坏人才能将皇帝做好。心慈手软只会断送自己的江山社稷,最终自己不忍心杀害的叔叔取代自己的位置,自己则只能失踪,这就是手软的代价,一发不可收拾。
朱棣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读到郑和下西洋的桥段,也是忍不住落泪,万邦朝拜那是何等的尊荣,在朱棣掌管下的明朝就像一棵大树,给很多的小树苗遮风挡雨,而这些小树苗有朝鲜,越南,日本等小国。说到这个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当我国强大的时候,如汉朝,唐朝,明朝,就会有很多周边的小国家过来俯首称臣,进贡礼品,当国家软弱的时候,例如清朝末年,有很多外国人就进来烧杀抢掠,例如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小小的一个日本小国也敢过来侵略,想当初国家经济鼎盛时期他们也曾过来进贡朝拜。落后就会挨打,这是真理呀!
个人系统也是一样的,当你影响力足够强,身边的牛鬼蛇神都会尊重你,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也会骄傲的说你是他们的谁谁谁,当你能量很弱,磁场很弱,社会地位很低的时候,就算是亲娘舅也会对你避之不及,身边的所有人都会来欺负你数落你,甚至随意拿走你珍藏的东西。人,团队,企业,国家,对等系统之间的能量吸引力,底层逻辑是一样的,莫琳说,每天都要思考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自己在乎什么,喜欢什么?
我们不可能像皇帝一样在史书上被记载三页纸,但是生命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热爱什么,向往什么,每每想起这些都能热泪盈眶。地球的另一端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肤色,身高,生活习惯,语言等等都是我好奇并且向往的,当看到地球仪上面众多的小国家,惊叹为什么阿拉伯人这么多却要分为这么多国家,为什么不合并为一个呢?原来他们的语言各不相同,难道还有统治方式不同?还有地主名字不同?
如果注定一生30-50岁,都要每天在办公室度过8小时,没有办法去世界走走看看其他人类文明,那是多么遗憾并且无趣啊。
十二年前,去了一趟南京,身处明故宫,当时没有看这本书,毫无感觉。我想再去一次,去一次紫金山,去一次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