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有此美德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语出道祖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曾国藩九江一战,被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打得大败,苦心经营的水师全军覆灭,伤心之下,投湖自杀,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守孝,郁郁寡欢。

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朝廷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

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一天他的弟弟告诉他,有位高士看病很准,不妨一试。

高士听说来人是曾国藩,连面都没见,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黄老治心病”。曾国藩心想:“尽管《道德经》我都会背诵,也不妨再好好研究一下”。

曾国藩一边反复阅读《道德经》,一边不停反思自己出山五年来的挫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终于探得了这部道家经典的奥秘。

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的道理。

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

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有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清德、陈启迈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

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

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

后来大彻大悟的曾国藩,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桀骜不驯、凶神恶煞的“刺儿头”了。

为使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的发挥才干,曾国藩宁愿让出自己的位置;为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曾国藩情愿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

曾国藩是用“心”一举打败了洪秀全。打败洪秀全以后,曾国藩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军队。

后人推崇曾国藩,正是他“上善若水”的心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天都在给自己打气,不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的无所谓。 坚持了一天后,感觉很累,希望自己睡一觉起来后会变的更好。
    千浮生阅读 1,046评论 0 0
  • 自由写作30天.转型与蜕变第15篇 三天峰会,连着三天高度耗能同时高度聚能的课,觉得能量经历了一场马拉松比赛,昨天...
    真言臻宇阅读 3,114评论 1 2
  • ——望风雪夜,无归人,微有光,闲有时日,所诉有何人 我凿穿沉睡千年的石层 提取沉积的坚硬和灵魂 泥沙簌簌留下泣涕的...
    红树先生阅读 2,241评论 0 0
  • 没有很多以后,那不过是语言的虚妄。唯有实实在在的今天,那才是肉身实在的体验。 ——2019年6月15日 上海
    立默阅读 832评论 0 0
  • 本次笔记内容:cor.test()和cor()rcorr() {Hmisc}corr.test() {psych}...
    GPZ_Lab阅读 129,458评论 20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