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风流一代》:大同展览馆的记忆

观影日记,2024.11.27

一部以大同场景和大同的底层小人物为背景的电影《风流一代》,由贾樟柯导演从2001年开始拍摄历时22年直至2022年。一部更像纪录片的电影,20多年,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命运也随着城市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带着期待观看了这部影片。虽然这段时期我已经离开了大同,但是电影里熟悉的街景和建筑物仍然撩拨着自己的内心,引发我的怀念和感动。感叹回不去的童年,感叹回不去的青春,感叹回不去的那个年代吐露的特殊气息。

感谢贾樟柯导演将大同用电影镜头呈现了出来。

观影时在影院拍摄

最近也在追电视剧《小巷人家》,虽是发生在70年代苏州毛纺厂职工家庭的故事,也是我们70后的生活缩影,仿佛回到了童年,邻里的温情和儿时伙伴的亲密互动。

好像这段时期,总有各种影像在搅动着我的记忆。

关于《风流一代》,家乡的亲朋的文字都道出了我的心声,他们感动着我的感动,怀念着我的怀念。收藏于此,就不用我绞尽脑汁的去想着如何写作文发表我的感慨了。

*** ***

高中同学安,我一直叫他安才人,很有情怀很文艺的男生。他平时在我朋友圈的留言,文字的精准和优美总能让我惊讶和佩服,一语道尽我想表达却无论如何无法触达的心声。

他在看过电影后,在我们的9人同学群里发了一段文字:

“以前骑个二八大杠,除了铃不响,别处哪儿都响,还带个女同胞,云冈,文瀛湖,采凉山,哪儿都去,四牌楼,红旗广场,公园,录像厅,干啥都能耍一天,现在衣食无忧,烟不离手,可干啥也提不起精神,闹不叽明啦”

“红旗广场,鼓楼,小巷,耗娃儿车,电话亭……,看电影时,一直再找,我或者你们,很有可能就在某个镜头里的人流里。”

*** ***

安说得多好,在电影镜头里我也在找寻自己生活过和经历过的场景,也期盼着在川流的人群里能发现熟悉的面孔。

还有在报社做记者的同学莉莹小玉也发在她的朋友圈里:

“人们可能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时代的回忆,昔日的安静、自由和松弛对今天来说似乎显得遥远而珍贵。”

“跟着《风流一代》的镜头,回顾各自过往,70后最好的20年也已如水般流过去了,现在只能望望镜头里的街景,感叹曾经的年轻!”

*** ***

三婶儿看到我发在家人群里的电影照片,她看到了大同展览馆的照片后,有感而发写了一段特别棒的文字:

“大同规划展览馆。看到熟悉的建筑,对她的记忆似电影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

大同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金贵在位时的产物。原名万岁展览馆。因为展品寥寥无几,门雀可罗。后改造成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商场取名为红旗商场。成为大同普众购物中心。尤其是煤矿发薪的那几天,商场人满为患。91年我家乔迁新居,窗帘就在此选购,至今扔挂在家的客厅。为丹春节能穿上我一见钟情心仪的棉衣,我俩妹妹在柜台前被拥搡两个多小时(一包棉衣10件,仅一件大号。打开数包都无大号,可能是被营业员截留了吧。难忘物资匮乏的年代,难忘姊妹情深)。随着煤矿大型商场和大西街五交化商场,东方广场,春毅电气等专营商场的建立。红旗商场日暮西山余晖尽。虽然几度更名,赋予她新的职能,但再难觅她昔日的辉煌。

红旗商场,她从文革走来,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历经辉煌也见证企业破产职工下岗。

红旗商场,一座不算恢宏的建筑,我以为也可以算是大同地标性建筑吧。她默默守护福地宝城。祝福智慧勤劳的大同人生活美好”。(完)

*** ***

看了三婶的文字才知道大同展览馆是文革的特殊产物,曾经竟然叫做万岁博物馆,多么夸张。这座长得酷似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认知仅仅就是西侧的红旗商场,后来更名叫百货大楼。记忆里的商场就是柜台里的一卷一卷的布匹,和妈妈带着我穿过一个一个柜台去买衣服时的兴奋。

而朝南正面的展览馆通常里面很幽暗,小的时候感觉很神秘,是否进去过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仿佛进去就会被那抹幽暗给吞掉。

大约2000年初,忽然发现在商场的正立面“春毅电器广场”的招牌赫然高挂,两边多出来两部扶梯直通二楼,像两肋插刀般把整个建筑毁坏的特别丑陋,当时直觉得可惜,大同地标性的建筑被如此糟蹋了。不记得又过了多少时间,那两部丑陋的电梯被拆除了,春毅电器的招牌也消失了。可不嘛,让两把刀把门,生意好才怪了,奇怪做生意的春毅老板不看风水的吗?

心里也暗自庆幸,红旗商场至少从外观又恢复到本来面貌了,又成为大同人民心中的建筑了。

2002年,回到大同看望以前一个同事,她当时在商场里租了一个摊位卖秋衣秋裤之类的内衣,我又一次进入红旗商场(好像已更名为百货大楼)。里面密密麻麻的一个一个的摊位像集贸市场混乱不堪。绕过了很多摊位,总算找到了前同事。前同事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热情,心不在焉的和我搭着话,眼光忙碌的扫视着来往的顾客,我在那儿待了几分钟甚觉无趣,匆匆离开了。

此后,红旗商场(或者百货大楼)在我心里彻底湮灭了。那位前同事我也再没有见过。

2012年,大同新建的城墙要合拢,展览馆占据了东城墙的位置,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历时两年将整栋建筑平移90度,由原来的坐北朝南,平移为坐东朝西(遗憾我没有机会见证她的迁移)。

再往后,展览馆似乎恢复了其原本功能,似乎也做过一段时间大同博物馆。但我有20多年没有进去过了,只是在开车路过时都会特意瞟一眼,这座大同人民心里的定海神针。看见了就心生欢喜,就觉得踏实,就觉得这是我的城市,我的记忆就如同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保留下来了。


网络图片


影片镜头


影片镜头


影片镜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