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人入局跨境电商前,先吃透这新手小白入局跨境电商避坑文。
前几天好友转发的一篇 “ETSY 平台 POD 模式零库存,轻松月入 10 万美金” 的文章晃了眼。
要是搁三年前,我保准得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啃外卖边感慨 “别人咋这么会赚钱”,顺便在评论区敲上一长串 “求带飞”。
但现在,还真有点 “缘分”。在跨境电商圈摸爬滚打,见多了 “只晒结果不晒过程” 的 “暴富神话”,早就学会了先扒掉故事的华丽外衣,看看里子到底藏着啥。
我刷了大把国外POD博主的视频,其中刚好就有这位博主,确实他讲得也实在。
不过,当我顺着时间线扒完他的经历,才发现这所谓的 “轻松暴富”,更像是一场 “蓄谋已久” 的持久战 ——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好运,不过是别人熬住了没人看见的低谷。
现在就来看看这位博主的经历。
一,初入跨境电商
2019 年他尝试做独立站,自己在后续分享里坦言 “做得一塌糊涂”,具体怎么样没有细说。
二,人生转折点
真正的转折点在 2020 年 6 月,他正式入驻 ETSY 平台。
可开头的日子远没有后来的风光:
6 月整整一个月,订单数是刺眼的 “0”;
7 月好不容易开了张,也只卖出去 7 单;
8 月又掉回 4 单,像是老天爷故意给的考验。
要是换作多数人,面对这种 “努力了却看不到头” 的局面,恐怕早就收拾行李撤退了,但他偏偏咬着牙扛了下来。
9 月 21 单,10 月 71 单,11 月突然冲到 300 单,到 12 月直接爆发到 778 单。
从 0 到 778 单,他用了整整7个月,而从 2020 年 6 月到 2021 年 6 月,一年时间里他总共卖出 6632 单,平均到每个月也不过 500 多单,开启了人生第一桶金。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cf0e7-1756458317814)]
至于 2021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这一年,几乎找不到他的公开动态,熟悉跨境圈的人都懂,这大概率是 “闷声发大财” 的关键期。
三,入局跨境养成系博主
直到 2022 年 11 月,他突然转型做油管博主,注册账号当天就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内容清晰、逻辑完整,甚至连镜头语言都透着专业。
这哪是 “一时兴起”?分明是提前做好了脚本、拍好了素材,就等着账号一开通就抢占流量。
更绝的是,他还同步开了一家新的 ETSY 店铺,主打 “从 0 到 10 万美金” 的养成系记录,最终用 6 个月实现目标 —— 这波操作,既赚了业绩,又圈了粉丝,堪称跨境电商与内容创作结合的 “教科书级案例”,但前提是,他已经有了前3年的经验打底。
现在他已经有50万粉丝,通过自己的拼搏,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成绩,也有自己的课程,收入上来了。
四,照搬路径是否可行?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人会问:“既然有现成的路径,我现在照着做,是不是也能月入 10 万美金?”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没法替你回答,毕竟每个人的资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不一样。
就像去年 Temu 刚火的时候,有人靠批量商家产品赚得盆满钵满,可今年再看,那些没供应链、没选品能力的卖家,要么在清库存,要么早就退出了。
这两年跨境电商的风向变得太快,以前可能靠 “信息差” 就能分一杯羹,现在拼的是硬实力 —— 红利期确实还在,但早已不是 “谁都能捞一笔” 的野蛮生长阶段,反而像在缩小的蛋糕,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五,三类人做电商有优势
具体来说,能在跨境电商里赚到 “10 万美金” 的,大致分为三类人,普通人可以对照看看自己的位置。
第一类是 “深耕派”.
他们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比如专门做户外露营装备、宠物智能用品,不仅熟悉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还手握稳定的供应链资源 —— 能拿到比同行低 10% 的拿货价,有长期合作的物流商,甚至能提前三个月预判爆款趋势。
这类人看似 “不追风口”,实则早已把赛道的规则摸透,赚钱更像是水到渠成。
第二类是 “转型派”。
多是传统工厂的老板。以前他们可能靠给国外品牌代工赚差价,利润薄得像纸,后来发现跨境电商能直接对接消费者,干脆自己下场做品牌。
这类人最大的优势是 “成本可控”—— 自己的工厂生产,想调整产品细节随时能改,定价也比贸易商有优势,再配上靠谱的运营团队,相当于 “拿着一手好牌”。
第三类是 “敢闯派”。
他们未必有丰富的经验,也没有强大的资源,但胜在 “胆子大、输得起”。这类人清楚跨境电商有风险,可能第一次选品失误亏了几万,第二次运营出错又赔了点,但他们不纠结于 “沉没成本”,反而能从失败里总结经验。
比如第一次踩了物流时效的坑,第二次就提前和货代签好优先配送协议;第一次不懂平台规则被罚款,第二次就把政策条款逐条吃透。
他们不是 “盲目冒险”,而是明白 “试错是必要成本”,往往试个两三次,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
六,普通人做跨境的机会在哪里?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 “那普通人就没机会了?”
其实不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 “月入 10 万美金”,大部分人在跨境电商里的状态,可能是月入几千、几万美金,在行业的 “中下水平” 徘徊,这才是更真实的常态。
比如有人在 ETSY 上做手工饰品,每个月能赚 3000 美金,足够补贴家用;
有人在 Shopify 上做小众文创,虽然订单不多,但利润高,能兼顾自己的兴趣。
跨境电商更像是一个 “多元化的舞台”,不是只有 “站在顶端” 才算成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实现稳定盈利,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之所以互联网上的 “月入 10 万美金” 看起来那么多,是因为成功的故事永远更容易被传播 —— 没人会天天晒 “今天又亏了 500 刀”“这个月订单少了 30%”,但这并不代表失败不存在。
与其羡慕别人的 “结果”,不如多看看他们背后的 “过程”:那些熬到凌晨的选品、反复修改的 listing、一次次优化的物流方案,才是赚钱的核心。
跨境电商从来不是 “一夜暴富” 的捷径,而是需要耐心、实力和一点点运气的长期事业。
如果你真的想入行,不如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我能沉下心深耕一个领域吗?”
②“我有承受试错成本的能力吗?”
③“我愿意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吗?”
想清楚这些,比盯着 “10 万美金” 的数字更重要。
毕竟,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钱也是一次次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