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作于20200517,背景为公司未来三周年规划
作为毕业不足三年的人,对公司的战略布局指点江山,确实不是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一来不成熟,二易受人诟病。站在众多资深人士面前,确显渺小,而真正触发我写这篇文章的源头为阿里巴巴上市的一段演讲,“Small is powerful, Small is beautiful”——越渺小越强大,越渺小越精彩!
技术最懂技术,产品最懂产品,领导掌舵大方向,精细化管理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逻辑:人人皆核心,人人又皆螺丝钉。一艘轮船大概就这么开起来的,转而暗礁触碰,波涛汹涌,转而又晴空万里,樱花遍地。不时走向船头,回望“故乡”,起伏跌宕,不觉早已是远航。
站在现在谈过去,站在未来谈现在。准备大作一番,趁“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赶快“挥斥方遒”,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然久久不能下笔,一怕认知不够深刻,二确又不是我风格。中道而止,陷入沉思。
再提笔也是5月,期间寻读了王石先生的新作《我的改变》,《追风筝的人》似乎是在沉淀自己,也算是一种沉淀,只不过喜欢读书罢了。普通大众的一员,如果有机会以一种更高的角度往下看,自然不会退缩,算是一种经历,一种对成长的交代。
5月的天,忽冷忽热,不知在宣扬什么,自然的强大?神秘莫测?不可抗拒?跟天气不同的是,我们极显弱小,认知却清晰而深刻。作为新核心的一员老将,18年加入新核心,早期做的同业授信项目作为新核心技术的一个基石和探索点,让我们坚信我们的技术选型至少是对的,迷茫过吗?也有过,项目的开端并非总是那么顺利,或者说毫无顺利可言。处于闭门造车的地步,最后果断还是走出去,去借鉴一些别人的技术,引进一些成熟的技术方案。尝试、探索、寻觅、循环往复,道路很多,选择一个方向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问题总在风平浪静的海上卷起一阵波涛,即使经验老到的”船长”,另一方面归结于并非每位工程师有着很高的代码水准和较强的思维逻辑,经验不一,闻道亦有先后,许多规范是在后来建立的。由此我也深信不疑的是:高屋建瓴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有深刻教训得来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借鉴和反思贯穿每一个阶段。
19年一日加班被姑娘拿着几个设计好的App界面动画来进行内部调查评价,询问参考我们的意见。印象中是三种,一是首页静态页面,二是稍微有点轮播图动画手段,三就比较炫技了,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出于对实际应用型App感受,简单一点更为重要,太华丽的效果反而让现在的年轻人不适。“简洁、实用、效率、体验、稍加润色即可”,我回答道,后来特意去看了一下,我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能拿出来说的,可能都是需要思考的地方,最近行情也不是太好,大众对”网贷”、“小额贷”的印象断崖式下滑,“中国人喜欢做一件事,你做我也做直到把这件事做烂为止”,来自公司一位领导的讲话。信贷服务被一部分害群之马做坏了问题很多,受人谩骂也正常。对立来看,有些企业例如我们也真正给客户提供了一些价值和需要。受限于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整体的排斥感让行业也在寻找真正的出路,不过我尤为坚信的一点是:我们的“合规”战略终将我们的产品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每一笔业务背后都是我们一次战略的缩影,对技术的无限追求,我们对美好产品的定义、设计、理念,对公司文化的一种传播。这可能就是我要讲的东西,不仅限于借贷关系,依附于我们的定位和认知。
不知何时特喜欢马云的演讲,出于高瞻远瞩的能力?也并非如此,自营和自建物流体系京东刘强东可略胜几筹。“一个企业既要预知未来机会,又要预知灾难”,这是马云原话,很像是鸡汤,只不过从马云口中说出来又多了几分道理。今年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看法,与之不同的是,危机意识对我来说一如既往,有几分波澜,但给许多企业则是波涛汹涌。看了几篇报道,大致如下:味道备受尊宠的洛阳30年老字号“雅香楼”连锁店面包房迟迟不复工,门店也早已更换招牌,是疫情的原因吗?不全是,这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涉及了房地产行业,把主业影响了。全聚德烤鸭连锁店自2001年起陆续退出成都、杭州等地,市值严重下跌,2020北京总店暂时关闭,是疫情吗?也有点,只不过前兆已是苟延残喘,强行续命的边缘了吧,工艺变了,味道变了,服务也变了,方向违背了初衷,我想大抵如此。只不过市场、客户给予我们补偿的机会不多,容错性很低情况下,改变与方向是终点,也是起点。
见识了高等决策,领略了技术大牛,时而博学多才,时而深思熟虑,他们是这样一群人。而我,一个对知识有深度匮乏感的人,促使我一直没敢停止过学习,在不断寻求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我很愿意去尝试,去探索,去接纳,去转化,去理解。
时常吹吹安静的风,时常感受自由的笑,每当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便端起茶杯,站在窗外,以期获得一丝的灵感。
2020年5月14日,七点钟方向,内心平静,大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