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 · 习俗
登高
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为什么要登高呢?有下面两种说法:
一是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所以才衍变为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躲避不详、以求长寿的节日习俗。
二是重阳时节,五谷丰登,秋收已经结束,老百姓进入农闲时期,人们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活动,又称为“小秋收”,后来也逐渐演化为登高望远的节日习俗。
赏菊并饮菊花酒
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文人墨客,喜欢摘新鲜菊花泡酒饮,他们称这样的饮为“露饮”和“落英饮”。
佩 茱 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代表性节日食品,就是重阳糕。重阳糕,最初是庆祝粮食丰收、大家欢喜品尝新鲜粮食的意思,后来演变成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
由于“高”与“糕”谐音,所以人们就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希望吃了重阳糕之后,能够步步高升,甚至还可以祛病健身。
重阳节同时还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人们把“九九重阳”作为节日,也有期望生命长久之意,所以百姓要聚会饮酒:“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重阳 · 安康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在这个人共菊花醉的佳节
总有一怀思念悄然盈满
在这个节日里
赏一片枫叶红
品一块重阳糕
饮一杯菊花酒
祝家中长辈身体健康
祝在外游子一切顺利
佳节喜逢长久日
愿君如意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