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丢了一篇作业给我,《2018傅老师请回答》,七个题目,傅佩荣的学生发给他的作业,这个友人发给我叫我作答,起题目《2021 丁布请回答》,那么,来吧!
1、情绪题:“爱作,爱耍小脾气,爱闹小情绪,这是女性的特质吗?”
首先,女性相对男性更为敏感,生理特性、社会身份在长期进化繁衍至今而导致的女性身上的特质,注意,是特质,非褒非贬,同理,男性会比较阳刚、粗线条、直男、木纳、不解风情、指点江山的倾向,是整体而言的性别差异。别和我讲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呀,看整个群体的平均数普遍性就知道了。
其次,情绪是人的基本功能,原始人时代的情绪是生存记忆,一切不利生存的会容易被转化为情绪以留下深刻印象以利于未来类似场景的时候瞬间唤醒记忆和予以防范。所以人的基础情绪多数是负面情绪。但是当人类不断进化,不管有了智慧和文明之后,反而无数人饱受兴趣的困扰,因为从生理因素角度来说,情绪是更直接的生理反应,可以瞬间绑架和短路掉所谓的理智,这让无数人苦不堪言,但如果理解了这个原理,其实容易(让理智和情绪)和谐相处很多。也是因为生存遗传的关系,女性在原始人时代呆在洞里,男性出去打猎,所以男性往远处聚焦的能力越来越强,女性处于“守”洞穴的角度,360度感知危险和洞察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情绪方便,男女性到了现在差异是如此之大,也是神奇的衍化。
最后,换个角度看,这是特质,看从那些角度看,所以女性细腻,所以女性更懂得情绪和感受的细节之美,当然男性也有,但整体根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比如对色彩多样性和细节的识别和感知能力,比如对混乱场景的应对和承受能力(千万别以为男性强,同时照看几个小孩的无数家务场景下试试看)(当然,在辅导功课方面女性承受能力在后退),比如对重创挫折的承受能力简直天壤之别。所以,显然这个题是有一叶障目的倾向。
2,交际题:“男人太优秀,招来羡慕;女人太优秀,反而招惹嫉妒,凭什么?”
这太容易理解了,还是回到原始人时代的场景,甚至可以拿动物举例,雄性就是要优秀才有求偶的机会,否则求偶失败了,就没有后代了。所以,男人优秀招来羡慕,这不是什么好事,其实是悲催的事实所致。女人太优秀,招惹嫉妒,一部分也是生存策略所致,一部分是因为前一条,女性的情感太过于细腻,或者说,男人优秀导致的别的男人败北(被忽略)或者导致决斗(争斗)这是男人的方式,并不是没有矛盾,只不过和女性的“嫉妒”是不一样的争斗方式而已。
举个例子,两对夫妇或情绪碰面,你觉得是男性瞄男性、女性瞄女性,还是男性瞄女性、女性瞄男性?显然都不是,答案知道了么?这就是生理因素导致的生存策略而有的长期积累的倾向。
3,感情题:“感情中屡战屡败,我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孤独终老?”
首先,这是概率问题,运气不好的人总有人轮到。
其次,类似《系统之美》书里提到的系统思考的问题,说的类似革命还是什么的,如果不识别到系统的问题予以修正,只是作表面的革命,其实问题在未来还是会重复。“感情中屡战屡败”一定要做一定的思考和识别,是否自己的“模式”(不管是说话、思维、情绪、相处互动、应对问题等方面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是否有一定的Bug总是卡在那里,如果是,就需要解决,否则,除非瞎猫碰上死耗子,不然还是会一直重复过去的足迹。举个例子,为何某些女性的几任都是渣男,所谓的吸引渣男的体质?这个一方面自己要做反省和复盘,一方面可以求助于教练或咨询师,并非是看心理的病,而是梳理自己。要说病,其实人人都有病,不同症状而已。
再次,视角要转换,比如,反过来看,我是否是个值得别人追崇和想要陪伴的人,我是否是个有趣的灵魂,我是否是个容易让人舒服舒坦的人,我是不是个容易让别人变得更好的人等等,你越关注负面的问题在那里纠结,就越是死循环,你越去关注如何创造和放大魅力的方面,你就越容易绽放魅力。当然,视角展开了不能停留在空想的地步,要不要有措施能不断把自己变成、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利他倾向,绽放魅力倾向,有趣的灵魂倾向,必然不断光彩照人。
还有个死角,别什么就像不怕巷子深,有一个朋友真问我过这个问题,但是后来发现她主要接触的就是身边的男士,多数是单位的,她觉得实在都配不上自己(这个朋友一点不高傲,她是觉得自己不差,那些男士实在让她没兴趣),我的反问是,你就见识了这么几个男人,就心灰意冷想孤独终老了?这是侮辱全世界的男人和自己了嘛,好歹接触数个不同的圈子的不同男士了再讲。我建议她画一年去拓展十个新的圈子,每个圈子好歹认识十个男士,不管是否单身,因为不单身的男士身边总还有单身的兄弟们。后来结果我没有去问她,但至少这个孤独终老的命运的这种认知是个可笑的话题。
再用一个点来戳下这个,一般一面之缘的朋友帮自己介绍工作、介绍生意、介绍对象的成功几率更高,为什么?是更操心?更善意?更客观?你想多了,其实就是圈子和你大概率完全不一样。所以这叫弱信号、弱连接,人其实非常需要这个,组织也是(战略管理非常需要这个思考)。所以,走出自己的圈子,好歹去拓展几个弱连接的新连接的圈子吧。蒋勋不是说什么“人需要出走么”?作家姚鄂梅也写了“出走的女人”系列,身体要出走,精神也需要出走,人是不需要不断给自己创造心灵的氧气的,你得走出那个自己的(让自己有点窒息的)森林先。
4,教育题:“小孩子要怎么教啊?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键升级?”
人除了有好为人师、喜欢评判的恶习之外,还有个本能的掌控需求(也叫恶习),尤其是体现在对周边环境上,和动物对领地的占领几乎是一回事。那么, 这就体现在对家人、对配偶、对孩子的掌控上。无数家庭矛盾因此而起,所谓的“我是为你好啊”,其实对方需要么?不过是自己想对对方好,满足自己关心和掌控的需求。这是自私,并非无私。
孩子的教育类似。就是希望满足自己的掌控,不管你有多倔强的不想承认。
当然另一个问题,是阈值的问题,只能上不能下,好比婚恋总想找条件比自己好的,换工作只想找更好的,但自己是否配得上呢?不管,重点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所以,摊贩摊头被收被关几天出来还是一条好汉,不会跳楼,但被裁员的有房贷的中年人会。教育也是,不管是不能比自己(父母自己)学历低,不然怎么见人,更恶心的我们活在群体和社会之中,互相比的心太刚需了,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小孩!还有人家老公!(还有人家妻子、人家妈妈)其实这种比,就是一种暴力,参见《非暴力沟通》。
我们的情绪多数来自自己的感受和期许,很多辅导孩子、孩子教育上头的父母,是过不了自己的期许这关,同时自己基因并跟不上(导致了遗传的孩子基因不算优秀),而且自己并不会教孩子,还死不甘心。
所以,其实问题只是在父母自己身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社会的进步往往来自于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这句不是鸡汤,细细品,这句对企业家和组织发展一样适用。
龙应台书里提到说什么叫好的教育,教育就是给人选择的机会、权利和自由。当然,我们知道,没有经过好的教育,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但如果你强加教育,是否也同时在剥夺了自由,一定要所有人进名校么?是否只是自己的妄念,是否自己认为好的,对对方(不管是你孩子还是其他人)就也一定好?
所以,建议有二,
一,自己以身作则,持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父母的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教育。(昨天看到一个贴说郑渊洁孩子作业从不拖拉,因为他自己每天起床4点到7点写作三小时雷打不动很多年,耳濡目染的孩子很自觉,当然,我并没去求证真假),你自己不成长了不学习了,非要搞孩子?我记得看到一个分享说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就靠(孩子)你了;没想到后来这句从孩子也说出来了这句,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就靠(父母)你们了。
二,真正去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性格、人格的形成,喜好,擅长,发展方向等等,是去帮助和引导,不是控制和拔苗助长。
还可以再加一个,
三,就是在一和二的基础上,你不断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去多播种,不要期望和强求结果。结果,是孩子自己的权利。
5,角色题:“女人要结婚生子,学业事业要靠边站了,想想就害怕!”
我不是女性,这个话题我不太有发言权,总归容易受到性别视角影响,但或许也是好事,也没有女性自己的思维给自己加的局限。如同男性也会给自己加的很多局限一样。
首先,人类生活已经太丰富,我们已经越来越贪心,总想什么都要,而不懂放手放弃,也是因为大脑的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的Bug。而整个人类历史下来,其实创伤、痛苦、失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太稳定,让我们几乎忘记了这点。总说没有时间的,也是因为生活在大城市,生活在山沟沟里生活的很简单的,不会烦恼说自己想做的想要的太多而没有时间这件事。所以,首先建议的是认知的调整,要识别到这个基础假设(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所在,其实应该把失去和痛苦看成人生常态。越早有这种心理预期和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越从容。而后就开始不断建立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遇到的和拥有的人和事。
你要是不信的话,看看任何遇到重创的人,是否,他或她再想起原来自己抱怨的生活,是否其实本来挺幸福。
看到过一个鸡汤故事,十多年前,但我很喜欢,说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还是跳海自尽,被老农夫还是渔夫救起,问她为何,她说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都因病过世了,自己太凄惨了,不想活了。老者问,你十年前呢?少妇回答,还没遇到自己的先生,自然也还没有生育。老者说,现在你不过是又回到了十年前而已。
其次,正面面对这个问题的话,诚然,生育是生理因素对女性稍微不公的地方,女性就是承受了更大的责任和痛苦,但是也是女性的天赋,女性才有真正的和孩子的骨肉连接,男人其实没有,所以说男人容易没心没肺。我们现在所谓的痛苦,事因为我们社会和文明进化了,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和权利之后,我们才发现,“女人要结婚生子,学业事业要靠边站了,想想就害怕!”,从社会发展来看,我们是要感恩这个时代和祖国的强大,如果是在乱世,这些都是妄念了。
所以其实自己的配偶应该是个伙伴,协调好,看看夫妻角色如何分工,现在的全职奶爸也不断出现了,就是一种家庭分工。结婚生子,一样可以忙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的女性也多了去,不管是商学院,还是创业者,社会上这种女性越来越多。一部分可能是她们的身体生理因素就是更强一些,一部分可能是当事人就是更强,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有个好后盾,当然,也可能都不是,而就是被逼出来的。所以,其实,要么是自己的选择,要么就是我们可以去多认识和了解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做法来让自己不断学习成长。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认知问题,心态问题,选择问题(个人选择、遇到的选择等),学习成长的问题等。
6,交友题:“男人可以有红颜知己,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有男闺蜜呢?”
首先,说男人可以有红颜知己的是死矫情和自私。
其次,要认识到婚姻和知己是两码事,婚姻更多是生理因素、社会生存规则所致,如同婚姻和爱情绝对不是一回事一样,很多很相爱的人其实不适合走入婚姻。这有点类似工作就是工作,能让你开心是福气,不能让你开心很正常,因为,工作存在的目的是一种交换和生存举措,不是为了让你开心。婚姻也一样,走入婚姻有爱情是福气,没有那么多爱情也是正常。所以问题来了,就会有缺口,但对这个缺口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比如,工作不能让你开心,换工作?没有用,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可能需要一定的举措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让自己开心,可以是和工作有关的,可以是和工作无关的,比如个人兴趣、个人追求、社会责任等。
婚姻也是,婚姻如果不能解决人内心的某些需求,爱情并非是唯一出口,知己也并非是唯一出口,尤其什么异性知己,不过是异性知己更容易让人产生弥合来心理需求的假象。如同刚才对工作的举措一样,让自己开心的事,可以是和工作有关的,可以是没关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如果在婚姻里的个体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可以尝试找多方面的举措,比如尝试创造一些机会和事情和伴侣互动,不要埋冤对方不解风情,可能只是自己的智慧不够而已,参考学习下行为设计科学里的很多案例就知道了,不必挑战和考验人的意志力和意愿,简单的行为设计可能有不少的让自己惊奇的发现。也可以不断去开发一些自己的个人追求和爱好,当然也要兼顾了家庭责任,而不是非此即彼。也更可以去参与一些社会项目社会责任,甚至可以一点点创造举家参与的机会。
所以什么“红颜知己、男闺蜜”,某个角度,就是一种心理需求在婚姻之外的正当体现而已,但其实有很多其他措施。把“红颜知己,男闺蜜”当成正常的,其实有点自私。异性友人是彼此都会有的,关系近一点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婚姻前就有的(如果是婚姻后有的就是需要一定的觉醒了),但是要划清边界,和明确自己对婚姻的责任,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和情感建设。还是觉得把“红颜知己,男闺蜜”挂在嘴边的,是自私的暧昧欲的体现。或嘴贱而已。某些人身上,这也是“刚需”。
终极难题:“越活越怕老,怎么破?”
1,这是自己贪心,非要掌控,非要握在手里和怕失去。(贪嗔痴)
2,说明白活了,活不出基础的生存智慧。
3,说明白活了,因为之前的人生路没有让自己自豪和满足的东西。
4,还不晚,用一段文字说明。去年某天看到一文,深受触动,《朱棣文哈佛演讲: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深以为然。文中一句“骄傲之源是你触及的生命和创造的不同”,“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的占有欲,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当时我写了一句寄语,“愿你我,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不断去触及生命,创造不同,以此为荣。”现在同样,这句寄语送给所有人。如果你还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人生已经很悲催了,建议你去看一下一部真人改编的电影《Maudie莫迪的彩色小屋》,建议看一本书《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以及看一本《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还抱怨埋冤自己老啦没时间啦,这是自己心态犯贱。
人生是个动态迭代,充满可能性的过程,这种可能性,这种探索欲和迭代的可能性,或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的占有欲,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愿你我,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不断去触及生命,创造不同,以此为荣。
共勉。
书声 丁布
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