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7 公冶长篇学习5.15

孔丘自己逝世的时候,得了个鲁哀公所谓的谥号“尼父”,这可比孔文子混的惨多了。说明作为一代儒学开山祖师,他没有得到当时人的认可。后世儒学渐为统治阶级所用,孔丘也不断被加封谥号,才被封王封圣。

文字作为谥号,在后世多半是文官。从《逸周书·谥法解》可知“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这个文字的适用范围可比老夫子写的广多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只是其中之一,他老人家的说法也并非原创,只是儒家大兴之后,他说什么都是好的而已。


【原文】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如果输入$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djqiang(gith...
    ArleyDu阅读 24,994评论 0 6
  • 精进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 感受 当你觉得自己不幸的时候,在某个角落里有人比你更加不幸。适时给予...
    若兰ZHOU阅读 1,65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