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建设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生命线”,更是党赢得民心、凝聚力量的“定盘星”。《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出版,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系统回答了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命题,为党员干部立起了作风建设的“标尺”与“戒尺”。
作风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清廉底色,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全面从严治党,党始终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百万起,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这印证了总书记的论断:“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作风建设需直面问题、靶向施治。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基层减负“涛声依旧”、形式主义“改头换面”等新挑战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病灶。因此,作风建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既抓“关键少数”,又管“绝大多数”,既治“显性病灶”,又挖“隐性病根”。
作风建设需制度护航、文化浸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且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为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指明路径。一方面,需以制度刚性划出行为红线。另一方面,需以文化浸润涵养新风正气。
作风建设终要回归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评判。告诉我们“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需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为指引,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纠“四风”,让党的作风成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风向标”,让“金色名片”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