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高溪蓝水山

第五十四福地高溪蓝水山与第五十六福地玉峰的考证,一直是心头之痛。虽多方查阅资料,又请教各路高人,但语焉未详而未果。好在蓝水就是今日的清河是肯定的,蓝水流经的最高峰正是蓝田县最有名的王顺山。

王顺山原名蓝田山,因为王顺葬母的故事被改名。说起王顺葬母的孝举,历史上颇有争议。首先是年代不详,以至于这山何时改名竟然成谜。另外据说王顺是纨绔子弟,平时忤逆老母,致使后者抑郁而亡。王顺顶多是为完成母亲的遗愿而做出了各种努力。但世间的人们总愿意既往不咎地去赞美今日的好,以掩盖或者忘却昔日的恶。当然,在有些涉及民族大义的选项上,世人也愿意牢记当年的屈辱,培育心中的敌意,保持怒火,而忽略对方后来的种种善举。

二十四孝的成型源于元代,王顺的故事不在其中,或许更晚些。估计是某位父母官想改变当地民风,或想为自己留下某件政绩,就以王顺葬母的故事添油加醋,丰满了情节与人物形象,更打造了这天下第一孝山。是以这山的主题无疑就是孝文化。

进了“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牌坊,再走个二十分钟的柏油马路,开始转为水泥混凝土台阶。一路上有二十四座二米高的雕塑,正是二十四位孝子的形像。这些造像取质于青石,雕工精细,造型协调,底座上有人物介绍。他们多在道旁的树荫下,也有立在溪水里比较稳固又突出的岩石上。远远望去,颇有些活泼好动的气息。

过了玉女潭不久可见不知起于何时的孝子祠。简单的青砖青瓦,朱门玄联。因为整日都不见开门,游客只能臆想里面的布局与供像,再去猜测门不开的原因。这祠似乎终结了前面二十四孝的脚步。景区可做的孝文化到这里也就黔驴技穷了。山上的阵地留给了自然景观。

关于王顺山的简介里,常有说它险秀幽奇兼备,不输这山那山。又列举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辞章来佐证其美。但说实话,险不及华山十一,秀不及峨眉百一,幽不及青城千一,奇不如黄山万一。但这些特点都在,犹如一群差等生凑合在一起,居然也做出了名堂。

王顺山与华山一脉相承,大属秦岭,小归终南。它与华山同龄,又有类似的花岗岩风貌,但华山顶部植被不多,这山上却是林木郁郁葱葱。站在观景台北望,群峰耸峙,绿毯覆盖下的岩石峥嵘奇伟,象一个个披着绿色战袍的肌肉男,那种若隐若现与华山的赤裸相见比,似乎来得更有味道。

上山一路循溪涧前行,水时有时无,偶尔从崖壁会渗出丝丝缕缕,看着无意趣更不解渴。但很奇怪的是,山上林木不仅茂盛,山顶还多有阔叶树种。在海拔2200米的玉皇顶,有大片的草甸被围合在各种树木之间。在道路的尽头有株杜鹃花树,据说已有千年之久。传说杜鹃啼血之处成红花朵朵,杜鹃花似乎正是靠前人的鲜血在哺育。放眼全国,杜鹃花绽放成气候的地方,要么是革命老区,要么发生过战争无数。这里的一千年前,正是唐宋的江山易姓之时。王顺山作为长安的东部屏障,可以想象发生了怎样的腥风血雨。

在玉皇顶上还有另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叫将军椅,原本是块颇有棱角的花岗岩,历经1.2亿年的风霜雪雨,如今峥嵘尽去,周边圆润饱满,很适合做某位能量场颇强的将军的座椅。明末的李闯王带兵马在草甸安菅扎寨时,估计常在这里独坐,看眼前风云变幻,遥想自己端坐在紫禁城的龙椅里的惰景,应会长叹一声……

蓝田作为旅游试点城市,大多景点免票,王顺山是其中之一。财政拨款多付做了员工工资,山上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也就还好,但这样反而保留了山上的原生态趣味。少了通天的水泥台阶,多了松软的泥土路,还有简易的木栈桥木栏杆,再加上不算多的游客,独自背包旅行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山上风大,去年来在半山腰的村庄还见过蛇,所以在山头小坐,未敢久留。

                           2019.5.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