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最后一缕风裹着艾草香掠过门楣时,端午已踏着龙舟的鼓点而至。这个浸润着诗意与悲壮的节日,总在粽叶翻卷间掀开历史的褶皱——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汨罗江溅起的浪花里,藏着楚国人对屈原最深的惦念。当百姓们划着舟楫驱散鱼群,将裹着黍米的竹筒投入江水时,他们不会想到,这场凭吊竟凝成了千年未散的民俗烟火传承了下来。
一、箬叶里的时光:从角黍到万家香甜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粽子大概是最会藏故事的食物。北方的豆沙粽裹着枣泥的绵密,咬开时甜香顺着糯米的肌理漫开;南方的品种更多,鲜肉粽则藏着烟火气,肥瘦相间的肉汁渗进米粒,咸香在舌尖层层叠浪。今年姑姐送来的蛋黄粽最是精巧,咸鸭蛋黄的沙糯混着箬叶清香,咬下去时竟尝出了“裹蒸如枕白于玉”的古意。清晨的灶台上,老公煮的粽子和蛋冒着热气,粽叶在沸水里舒展如舟,恍惚间似见两千年前的江水,正以另一种形式温暖着今人餐桌。
二、门楣上的符码:艾草与五彩的守护
天未亮时,老公已将艾草菖蒲倒挂于门上,青碧的枝叶垂落如剑,据说能斩尽邪祟。艾条点燃的轻烟在堂中萦绕,混着香包里苍术、白芷的药香,成了端午最独特的“安神香”。给孩子们系五彩绳时,小妹妹盯着丝线间的红、黄、绿、白、黑,念叨着“这是彩虹缠在手腕上”。老人们说,五彩绳要在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时解下,随水流走灾祸——这些带着草木气息的习俗,像极了古人写给生活的温柔符咒。
三、江面上的呐喊:龙舟鼓里的千年回声
今天金鸡湖边的龙舟赛早在凌晨就喧腾起来,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直播画面里,二十人一队的龙舟如离弦之箭,鼓点震得江水发颤。船头的鼓手赤着上身,每一次挥槌都掀起声浪,船尾的桡手们喊着号子,木桨劈开水面时,溅起的水珠仿佛还映着楚地先民的身影。有人说赛龙舟是为驱散江鱼,有人说是为追赶屈原的魂灵,但此刻直播间里满屏的“端午安康”弹幕,早已让这场竞渡成了生者对岁月的热烈回应。
暮色漫过窗台时,案头的雄黄酒还剩半盏,粽香混着艾草味在空气里发酵。忽然想起屈原笔下“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长叹,如今已化作门楣上的菖蒲、碗里的糯粽、腕间的彩绳——当我们在这一天剥开箬叶,尝到的不仅是米香,更是千年来中国人对家国、对安康、对生活最朴素的眷恋。愿这粽香飘向山河各处,愿每一个端午,都有烟火可亲,有人间可念。
在这端午时节,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庆祝着节日,赛龙舟,粽飘香,五彩绳编织出幸福生活,饮一杯雄黄酒,尝一口软糯的粽,生活再忙,也不忘祝福情长。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情思。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愿所有的朋友,生活甜蜜,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