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好,越多人抑郁焦虑。
每年都能听到新闻说,美国某名校博士自杀,国内某高校研究生跳楼。
总有键盘侠这样说, “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我要是像他那样聪明,就怎么怎么样……” 但实际上,当事人是这样想的, “你要是像我这样聪明,也会继承我的抑郁。”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抑郁症先找到了我。”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同情是没有用的,只有共情才有用。所谓的共情就是说要把自己放到和他同样的境地去考虑。
今天想分析下研究生抑郁的原因,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了解事实
1. 抑郁焦虑痛苦广泛存在。
首先,抑郁,焦虑与痛苦确实存在。大多数人由于科研压力、求职压力或是生涯规划压力的抑郁情绪,只是自己感到情绪低落压力大。大多数人表现为觉得自己工作能力下降、很烦躁这些焦虑情绪。
但是很少人长期持续每天从早到晚都心情不好的程度,而且大部分都没有伴随明显的兴趣减退。虽然可能厌学,但是没有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的程度,焦虑也是有明显的对象,而不是无缘无故的焦虑,主要需要自己开导自己。
2. 躯体化是常见的应对方式。
佛洛依德曾描述过这么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抑郁情绪常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格测验中认为躯体化属于癔症性格,即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压抑顺从的性格,倾向于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佳,表现出躯体化症状来应对压力。在职场上工作的人逐渐体会到了这个世界传来的对情绪调节不好的人的歧视,那么难以调节又难以表达的情绪与压力,在职场上和没什么交情但又常常见面的人说自己抑郁焦虑似乎被整个社会压抑了,但是说一些健康养身,“虚”,腰酸背痛肩颈理疗这些躯体化症状倒就没有那么难启齿,又能达到一定的表达自己压力大难受抱怨的作用。只不过由于文化因素,在美国校园中说自己抑郁症、焦虑症,在吃抗抑郁药是较为被接受的,也不难见到老师说自己在吃抗抑郁药,而在整个东亚,这样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转化为了说自己身体虚,腰酸背痛,睡眠不好,胃不好,吃中药保健品调理,常常去康复理疗。
这让我想起了和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她因为应付不了博士的工作,经常生病。我直觉就感觉因为她缺少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太多挫败感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抑郁。我还观察到她在尝试和多别人交往、多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比如,经常给我们带吃的,帮同事过生日等,这样也是一种让自己获得存在意义的方式。但是这些没有解决本质上的问题,我想她缺了一样东西——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她很少能专注一个小时以上,不停地和别人说话,不停地走动,因此工作效率就很低,引发进一步的循环。
刚才这样冷静的旁观描述,不代表我内心没有触动。我感同身受,我多么希望她能静下心来,一起解决问题,真正找到和自己、和工作的舒服的相处方式。其实我也有自身的问题,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研究生)抑郁的原因
孤独的工作、试错的过程、生活的压力,这些因素可能很多行业都会遇到。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还是很多人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环境的因素,与外界环境发生了隔离,造成注意力内投。
其实,在科研的大多数时间应该鼓励平衡的生活(比如人际交往和保持爱好),当科研有所进展进入攻坚阶段,学生会出于好奇心和热情自然会投入更多时间。而这个时段过去,应该重新恢复正常有规律的生活。比较极端的有导师因为自身压力,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盲目进行push, 或是另一个极端放任学生不进行有效指导,导致没有成果而盲目自己push自己。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状况。
要改善这种状况,锻炼身体、规律作息、调整科研计划这些都是表面功夫,更重要的是学会转移注意力,由自身转向外部世界。
为什么有人觉得高学历的人抑郁的好像比较多,这正说明了高学历的人社会功能保持得比较好,很多还能坚持工作,参加相关组织或是在网上和大家分享。底层喝酒赌博吸毒穷困潦倒的人抑郁不抑郁自杀不自杀根本没人关心,他们再痛苦也很少去看病。相较之下欧美很多抑郁的研究都是和物质滥用成瘾密不可分的。
怎么解决?
给自己一些新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 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痛苦的情绪,以抑郁症为契机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本质想的平凡些,把困难想的频繁些。
- 不要把生活刻意切分成成有用的和没用的,不把痛苦刻意定义为抑郁症的和非抑郁症的,把以外界为参照系、左右自己喜怒哀乐转变为自己的内心为参照系,追寻属于自己的意义。
- 顺境中的心态不是永恒的,同样逆境中的脆弱状态也可以通过不断打磨变得坚强。对于没有抑郁过的朋友,可能只是因为你们生活中还没有经受过这样的严峻的考验,严峻到足以动摇你对自身的固有认知和信念;对于已经抑郁过的或者正在抑郁的朋友来说,抑郁症并没有给你打上异端的标记,相反它说明你足够平凡,平凡到你的极限可以被时间很多事情打败。
所有的所有归结为一句话:要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然后努力在你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无论什么结果,坦然接受就好,因为你已经做到最好的你自己。
付出一些行动逐渐改变自己。
有一些看似小的事情,放眼一生,对你的影响比发表几篇文章大得多。
梳理一下自己缺什么,就补齐什么。
以下是个人的经验,能够帮助自己提升掌控感。
- 坚持输入。喜欢看书就看书、喜欢聊天就聊天、喜欢刷剧就刷剧。总之要有输入。
- 坚持输出。喜欢看书就输出博客、喜欢跳舞就拍抖音。总之要有输出。
- 逐渐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案,定期盘复,这样才会有获得感。这样是为更好的恢复自己的工作状态、也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
- 改变内投,多社交。 玩游戏、刷微信、刷抖音,本质上都是我们的社交需要,不要再内心苛责自己,留出时间尽情的享受,记得控制时间就好。
给博士科研狗的建议
- 跟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交流。单身狗没有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就找到几个相同处境的朋友、同组的同事多交流。
- 不要自我孤立。博士或者科研,跟世界的任何其他活动并无不同。它不高尚,也不卑贱。
- Never judge。不要去评论别人工作的好坏,更不要去评价同事同行的为人。读博士期间,一个危险的倾向就是把周围的人划分为牛逼和傻逼两种类型。人在读博士期间,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特别容易陷入一种对同事进行评价的怪圈之中。
- 每个人起点不同,项目方向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很多时候,课题表面的结果,背后的故事你是不知道的。如果对牛人就盲目崇拜,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原因很简单,只要你开启了评价别人的模式,就会开启自我评价的模式。因为你会把很多精力集中在不必要的情绪和反馈之中。
- 最后,你的生命的价值,不是以是否获得博士学位,是否发表文章来衡量。生活除了苦行似的工作,还有很多享受的部分。
希望自己践行,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