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四 2月28日 持续分享第230天
恒河猴实验,生发出一个听起来颇为温情脉脉的心理学理论——依恋理论。
实验的构想者与实施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洛。他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为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其合作者决定制作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代母”。于是,该实验也被称之为恒河猴代母实验。
哈利·哈洛将刚出生的小恒河猴和猴妈妈隔离开,他为它做了两个代母:一个是胸前有提供奶水装置的铁丝“母猴”,另一个是柔软的绒布“母猴 ”。出乎意料的是,有奶并不是娘,小猴只在饥饿时才去铁丝“母猴”那里喝奶,而大多数时候都在绒布“母猴”周围玩耍,困了还会在它怀里睡觉;当一只发条玩具熊在旁边“咚咚”地打鼓时,害怕的小猴会选择紧紧抱住绒布“母猴”。
哈洛后来将绒布“母猴”转移到另一间房间,并继续让发条玩具熊打鼓,小猴即使害怕也不选择铁丝“母猴”,而是隔着门缝眼巴巴地望着另一边的绒布“母猴”。
这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爱存在的重要变量:接触。接触带来了安慰,而安慰感才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爱的最重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