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行为的动机

文/老七

客观动因——即逻辑动因,符合客观条件下的自然规律,社会风俗,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主观动因——小说人物的主观心理动因,须符合人物性格和所处的环境,虽有其逻辑关系,但是偶然性也比较大,是适合于作者发挥的地方。

内在动因——不明显表现于客观,也不存在于人物的主观心理之中。简单来说可以叫“潜意识动因”,这种动因不仅小说人物自己没意识到,且粗看小说的读者也不易发现。往往充满了宿命论的悲剧色彩,体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层认识。

总结这三点动因,可以用下象棋譬喻:

客观动因即一目了然,人人皆知的定则,譬如马走日,相飞田,显而易见。

主观动因即观棋者暂时不能理解,隐藏于下棋者心中的棋路。

内在动因即棋理,下棋者和观棋者皆有技艺高低,性情急缓,思维聪愚之分。但棋路万变跳不出棋理,所有人都遵循着棋理。提炼出一个作者心中的棋理,即他对人性和生活的认知观念,就能大致预见他笔下小说人物的行动和命运走向。

唯物辩证法统治下的文学单纯强调客观动因,强调社会规律性和阶级划分,但这种科学方法成为文学的单一的内在运行逻辑时,文学便失去其可爱之处。相反,现在许多读者过分强调人物的心理活动,认为这是表现小说人物动因的关键。殊不知因为教育,所处时代,家庭,性格等的局限,一个人并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做一件事的动机。因此他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作为标准答案来解释他的行为,只能是作为参考,而更深层的内在动因需要读者自己纵观全篇,深入体察之后才能提炼出来。

2018.8.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高中以前,我一门心思的铺在学习上,没有几个特别知心的朋友,也没有恋爱,世界只是一片空白,没有过多的色彩。幸好我还...
    木鱼脑袋_7231阅读 638评论 0 1
  • 闲时未晚,沿河新柳对春风。 暖风拂面,花开荼靡便是红。 十年一梦,山水碧树又相逢。 春来不负,淡淡粉妆知行处。 该...
    奔跑的大肥羊阅读 255评论 0 0
  • 宁静,倘若你理解为一种追求的人生状态,或者有一天,你学会慵懒的躺在阳光的午后,开始感觉青草里那种只有你自己的肌...
    一号书房阅读 439评论 0 4
  • 15分钟还你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阿妍黑发宝你值得拥有! 不管在什么时代,乌亮飘逸的长发都是衡量美人的一大标准!从王...
    天命难玩阅读 5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