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将引领大家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中国人同住地球村第2课时《复杂多变的关系》
同学们,请先看一则时政材料:2023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旧金山,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近几年我们跟美国的关系怎么样?习近平主席访美说明了什么?
用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解释就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么,习近平主席关系到哪些方面的利益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1.2《复杂多变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请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完请举手。
大家看完了,老师再解读一下我们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多极化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难点是调整中的国家关系。
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这节课,请大家根据本节课的自学指导学习。好,看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5,思考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最好独立完成,若有疑难,可与同桌先交流一下)1.世界格局发生的具体变化?2.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积极影响?3.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有哪些?4.为什么国家交往会发生调整?5.怎样正确看待调整中的国家交往?6.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7.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我国的态度是什么?
(三)学习过程:
(1)打开教材p9【运用你的经验】谈谈这些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①两极格局消失,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探究与分享】把我国的综合国力表现填写在下面。思考:中国在国内的发展有目共睹,那么在世界上呢?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国际在线),它告诉我们: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再看这几张图片,说明:④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p11这些新兴经济体为什么能得到迅速发展?它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2、①政治: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有利于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
再来综合一下第1题: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④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1、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对世界有何积极影响是什么?①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③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老师现在跑一个题: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制度也需要变化)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类似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下“调整中的国家关系”
我们围绕为什么?怎么做?来学习:4、为什么国家交往会发生调整?①长期以来,人类希望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也有给人类留下巨大伤痛的战争与冲突。③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
看p13【探究与分享】,把你搜集的国家间合作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这说明:国际大局是:合作
看p13【探究与分享】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再工业化”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这些计划,思考: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各国会从自己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概念?这说明他们在做什么?总结:竞争中合作。
从中美的博弈,认识:多变。
总结:5.如何正确看待调整中的国家交往?①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②竞争:国家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守一定的国际规则。③多变: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整个世界复杂多变。
认清了为什么调整国家交往?怎样调整?再来看看我国是如何做的?
看材料:2023年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从12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文件强调,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俄乌冲突爆发一年来,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坚持劝和促谈。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站在广大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正当诉求一边。在战争与和平面前,各方应摒弃一切地缘政治考虑,坚守人类良知,形成国际共识,尽快停火止战,防止发生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
思考:在应对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6、中国的立场是什么?①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②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四)小结

(五)当堂训练(六)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