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才能

如果将“思维”比作一个系统,那“才能”就比作数据库。

要想说清楚,得先简单说下软件程序里数据库的概念,简单来说,我们在手机上通过腾讯视频APP打开了一个电影《流浪地球》就能直接观看了,这个电影不是放在这个APP里,而是需要通过APP跟腾讯的服务器获取,服务器接到请求的信息后,确认身份无误,就把电影《流浪地球》从数据库里找出来发送到我们的手机上。我们玩网络游戏,所有的账户号、装备也都是服务器数据库里存的数据。确切地说,所有动态的信息大部分都是从数据库里调用出来的。

这样的好处是软件界面就负责搭个显示的框架,展示什么信息,不用它操心。就好比电视台有央视一套、央视二套,架子在这,你每天一点遥控器就能找到,但是播放的节目内容是电视台控制的,而内容又是从电视台的“数据库”里拿出来的。

理解了这个逻辑,其实就理解了编程思维,编程的核心就是如何引用数据,解决程序如何把数据记录下来,还是展现出来,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哪怕外观做的再华丽的软件,也无非是围绕着数据展开,这就是程序的底层基础。就像经济学所说,观察金币的流动就能观察世界的真相。在人的行为世界里,这套逻辑依然如此,无论你的外表多么美丽,当要具体给别人展现魅力的时候,往往也是内在的品质、修养和学问,之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恰恰是因为你的底层基础不一样了。软件程序的底层决定了软件的价值,人的底层同样也决定了人的价值。现在有了这个逻辑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套松知体系了。

再来看我们的大脑知识结构,当我们和别人讨论时间的时候,想要从大脑的“数据库”中引用出一句关于时间的诗句,这时候这句诗句既有‘时间’的属性,也有‘资料’的属性,也就是我们既可以在‘时间’板块中寻找它,也可以在‘才能’板块的知识资料库中寻找它,它同时满足了两个板块的条件,不是单一的线性关联,而是像一个晶体一样,一个点可以连接多个线段。就如同我们的文字语言能力,并不是只能被一个板块引用,可以用作在多项技能上,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提到的晶体智力概念。而我这里赞成作者古典把知识的结构形容为'知识晶体'这个描述,知识点本来就是一个会关联多个,而这样的结构依然同软件的数据库结构相似,数据库有种名叫多表关联的规则,当你把数据库看作是一张张excel表格,里面存储的一条数据有时会在多个表里都有它的关联记录,就像你用淘宝购买了多个店铺的商品一样,每个店铺都会记录你的消费信息,所有这些消费信息都指向你。

我为什么非要强调这个结构呢,因为很多人都听过来自《金字塔原理》一书中的MECE原则。这个原则强调分类的时候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不是与我们这个体系的观点有冲突吗?你会发现当我们如果没把使用没有原理的边界和用途搞清楚,就容易产生这样的混淆。金字塔原理的用途在于如何写作,如何思考,要是把它错当作一种结构框架来用,何止和这个体系的观念有冲突,简直和“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万物之间都有联系”这一观点都有冲突。而当真有人把思维体系按金字塔原理的MECE原则来划分,就会发现各种冲突,那难道金字塔原理错了吗?


MECE原则

金字塔原理没有错,我们要把它用到正确的位置上。在才能这个板块中,“才”意指“备而未用(的知识、经验等)”,“能”意指“能力”。而松知体系的“才能”版块,放的是与其它板块(时间、目标、行动、思维、成功、意义、自我、关系、灵感、创造)包含不了的内容,主要是用来放我们以类似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的资料型知识和各种掌握的技能,是一个知识百科和技法资料库。而我们要用金字塔原理去记忆那些看似是死记硬背的资料型知识。

资料型知识

资料型知识可以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花鸟鱼虫、医药、古诗集等等。这类知识只要你觉得有兴趣就会有动力,愿意去记忆,但是这样记忆会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还记得我们第一章提过的《登鹳雀楼》这个例子吧?明明就是简单的“白日依山尽”,你想不起开头也就想不起整套内容。当我们存储在大脑的信息多了之后,没有一个好的抓手,会遇到好多东西你记得但是你用不到点上,该用的时候你抓取不到,那怎么解决呢?

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就出场了,举个例子,当我们记忆历史的时候,要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规律去记忆就很好记,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也按照事情发生顺序回忆复述也能完全回忆起来。这就是很多超脑记忆高手的记忆方法,他们把要记忆的东西都想象成某个东西,然后把他们编成一个故事,比如说66719,想象成穿了双滑板鞋(66)去用镰刀(7)割韭菜(1),韭菜旁旁边放了把勺子。通过这个故事,我相信你明天都能记得这串数字,这是因为图像记忆要比文字记忆记得更深刻。我们将记得内容通过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按一种逻辑层层递进,记朱元璋的事迹结论就是先为丐,后为僧,终为帝,叙述起来就是一开始家里如何贫穷,爹妈都饿死了,自己也差点饿死,没办法去当了乞丐,后又当了和尚为的是靠化缘混得一口饱饭。结果有一天过去的朋友给自己寄来一封书信邀请他去参加起义军,本来没想去,结果被人揭发,没办法只好随兵打仗,最后称帝。记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就按口诀衣食住行,从衣服开始讲起,再讲饮食文化,再说他们的住的房屋装饰…你看当我们把一套东西按金字塔原理的概括性逻辑压缩之后,用的时候再用金字塔原理反向解压缩,我们就能把很多看似无关的资料型知识记得相当牢固了。

那还有些知识不感兴趣,我们该不该这样记呢?比如说我对法律一点都不感兴趣,哪怕知道几个条例,靠的也只是模糊记忆,那要不要用金字塔原理逻辑分类概括其实无关紧要,让它在大脑边缘游离的就行。因为我们要编译记忆的内容,也需要耗费时间去思考,找到逻辑主线,将它们编织起来,把我们的心思用在更多想要熟记的知识上,也是最大化符合时间质量原则的方式。

人记忆事物,如果不去用心记,很容易以想当然的形式记忆,而人类的记忆是不靠谱的。《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齐史,他小时候在幼儿园,大家都喜欢画哆啦A梦,岸本齐史就画完了画自认为画得不错,结果其他小朋友就说他画错了,原来大家画得哆啦A梦两只眼睛是分开的,而岸本齐史是画的眼睛是连在一起的(正确的画法),他当时很不服气,回家看了动画片验证了他的观察没有问题,从那时起,他就发现自己跟别的孩子观察力不同,也比别人多了这方面的信心,从小就注定了能成为漫画大师的潜质。你能拿起笔画下你心爱之人的样子吗,试试看。

掌握的技能

技能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掌握、熟练、精通四个档次,写过简历的人都应该知道有一个对自己技能熟练度的评级,就是按照这四个档次划分。我们把技能装载到我们的才能板块中,并按照掌握程度标注好,这样我们就能安排优先级来判断先修炼哪部分技能,看是将技能从了解提升到掌握,还是将熟练的技能提升到精通,按照《三星思考力》中要求的T字形人才标准,我们要想成为T字形人才,首先得把我们那一竖先打造出来,也就是至少得有一项精通的技能,最好这项技能与工作有关,保障了我们在职场的岗位胜任力。而要想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光靠一竖是做不到的,现在都提倡差异化竞争,别人都懂你也懂,体现不出你的价值来,只有别人有你有,别人没有你也有,你就有高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将T字的横向发展出来,多项技能都修炼到精通的层次,公司裁员时就不用担心被裁掉,市场环境再恶劣,也能让自己衣食无忧。

·了解:听说过,对过程懂得皮毛,不能描述一些细节。

在面试的时候遇到面试官问到自己只懂得皮毛但描述不了细节的情况时,就坦然承认自己不是很熟悉,工作中如果需要会努力学习就好,不要嘴唇一张就开始胡编,面试官非常反感胡编乱造的人了。

·掌握:用过,清楚基本的实现过程,对发生的意外情况,没有头绪,必要时需要查阅资料、请教他人。

好比我们每个人都能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但要合并计算,筛选类型,一些高级不常用的功能就需要请教别人了。

·熟练:经常用,对大多数变化都熟练于心,有对应处理的办法。

很多用美图软件修图的人,可以一天改几千张图片,形成各式各样风格的图片,但是真要让他解释这样调色数值变动后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降低饱和度需要提一点明度,软件算法上是怎么实现的,他是说不出来的。

·精通:运用自如,对底层原理、实现机制理解通透,有自己的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外在形式而达成目标。

比如有人拿手机就能拍出高质量生动好看的影片,有人拿高端专业拍摄设备拍出来的影片也就跟路人拍的效果差不多,只是画面质量高些。

我曾经就不能看电视,一看电视,我就能不换台的从头到尾看一天,很浪费时间。别人看广告什么的就去忙了,我是看电视剧分析剧本跟镜头,观察演员的演技,到了广告时间就分析这个广告用的什么特效手法,怎么做的寓意表达,观看综艺时就看舞台设计效果,主持人如何控场,我也不是为了点评去这么看,而是为了学习,正是那时的工作职业让我能从专业的角度去注意到更多细节。后来工作要设计海报走马路上就盯着设计好的海报研究,工作要设计门头,就各种看门头怎么设计。再后来做了产品经理,在实体店也要分析下客流,获客手法,职业对人生活的影响真的蛮大的。我以为我一直要这样的状态下去,那还真的挺累的,因为你每学到一个程度是了解层次的技能,按照鸟笼效应,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你就想把它往上层修炼,变得更加熟练。随着时间,慢慢的也变得对这些不太专注了,理解到原来过去那么看是因为没有经验,见得少了,输入的信息量不够才有那样的状态,等见得多了,按照归纳推理的逻辑,很多事情也就不觉得新奇需要注意了,这就是T字形的那一竖已经形成了。就算再去学习,就需要看更加高级的东西,如同豌豆公主效应,体验一旦达成,就再也退不回去了。当没炼成的时候,需要积累大量的实例去喂养自己的经验,等炼成了,瞅一眼直接就能大概判断出有什么问题。17年夏天的时候我朋友开饭店,问我怎么客流量这么少,他当时在山西,我在北京,我就说你拍个照片我看看,看到照片后,我就说你买些高瓦数的灯,而且只要营业就一直开着,结果人果然多了起来。正巧那一年罗振宇跨年演讲,讲到一个例子,说在浙江台州的镇上,有个奶茶叫古茗,为什么做得好呢,有很多因素,其中一点是在装修上并不搞得多么高大上,就是比旁边的店灯要亮,因为在这个镇上,灯光都相对比较暗,只要灯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干净。我当时听了演讲就觉得看来自己的眼力还是没白练的。

如果一个知识点又能放在才能板块里,又可以被其它板块引用,那这个知识点到底存放在哪里好呢?我觉得想放哪里随自己的意愿,只要顺着逻辑能找到它,让你需要它时,它能顺着你的意识主线呈现出来即可。因为知识属于晶体结构不是线性结构,肯定会互相相关,互相引用,我建议要让大部分资料型知识和观念技能打包在一起,因为顺着思维走你能从“关系”想到“爱情”,从爱情想到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要是你从诗词里面想这句话,你是从另外一种维度来看待这首诗。当别人提到这句诗,你会想这是“百度”公司名字的出处,也可用来描述爱情,这个目的就变成了“让我们讲述关于古诗中词句的故事”,而重点就不是爱情了。我们的思维需要抓手,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引导,准确定位,我们得用准确的关键词找到对应的内容,就像思维那章讲述的重点是思路的起点,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多运用,多刺激某一知识点,就能使该知识点运用更加融会贯通,否则再好的内功不持续修炼也会自行消散。人的记忆符合艾斯浩宾遗忘曲线,按照遗忘规律,定期回顾过往的内容,阶段性复习,就能让我们减少遗忘的概率,张三丰一百多岁还在练功,我们也不能让修炼停止,让修行一直都在路上。


艾斯浩宾遗忘曲线


如何快速学习技能

上一章中提到了解越多的角色思维,就会多出好多类型的大脑,而我们每多一种能力,会成为什么呢?李笑来说每学会一种新技能,我们就进化成了另一个物种,学会了开车我们就是高速移动的物种,学会了外语,我们就是与外国人流畅沟通的物种;学会了游泳,我们就是享受水里乐趣的物种。

除了我们本身所具有的进化能力,我们每个人还拥有一把万能钥匙,来解决世间各种问题,那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理论上说我们可以不断通过这把万能钥匙,解锁一个接一个的技能树,有可能进化成一个可以上天,入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接近全能的物种。

具体这么说吧,我做过的职业有影视设计,JAVA开发和IT行业产品经理。影视设计要学的软件最多,注意的细节也很多;JAVA开发带给我编程思想,提供了很多高级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产品经理打开了我的思维视野,从追求“术”的精通广博转为追求“道”的通达明辨。但是所有刚开始,都不是从道开始的,而是在术上练,术上精进,通过一次次学习实践,再慢慢领悟其中道的真谛。但是从术上精进的时间太漫长了,谁也想赶紧填充自己的技能和提升技能档次,省下时间和精力去做其它兴趣爱好方面的事。

如果你经常修图,应该知道Photoshop这款作图软件。学Photoshop最快需要用多久时间?一个月?一个星期?都不是,其实一下午的时间就足够了。而做过编程的都知道,想让一个人快速上手开发,一周的时间就可以使用一种语言开发程序。产品经理用的软件更容易学,Axure,Sketch,墨刀原型工具20分钟内就学会使用了。唯独学的慢的软件是3DsMax,这类软件学的其实是套体系,里面包括了模型结构、贴图材质、动画调节、动力学、光学等很多内容所以就复杂些,学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能干点边角料的活。有人说你就吹吧,大学里这些课程都得一个学期,两个学期,有的人还学不好。这是因为学校里每个人接受程度不同,你要是上课学这么快,得给他们万能钥匙啊,没有万能钥匙,就慢慢学呗,反正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有一个表妹刚上大一,我就把几个软件用了一天时间一股脑教完她了,为的是她能在学校学的时候,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技术。那跟别的同学学习的感觉是不同的,别人是从山坡脚下往上走,山上云雾缭绕那走错路很正常,而她是坐着缆车到了山顶,我已经把云雾给她吹走了,大部分山路上的坑都告诉她了,从山顶上再俯瞰全貌,一览众山小。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多练习和完善细节,积累实战经验,懂得遇到问题怎么更换思路去解决。不要一直停留在学习的状态,要尽快进入研究的状态,看一百遍不如做一遍,做中学是大自然任何生物掌握技能的不二法则。

Linux系统之父林纳斯·托瓦兹没有上过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编程培训班,10岁时候就直接坐在他外公的腿上开始敲代码,而之所以有能力构造高级系统程序,也是因为读过大量优秀的代码,了解到高级的编程思想,比起普通程序员来说思维境界就已经天壤之别。想要使用万能钥匙,也就是快速学习各项技能,除了做中学外,就是需要有悟性和找到事物关键的诀窍的能力,这项能力需要观察、分析、思考、演绎、验证构成,而这就是一种高级心法了,就好比李连杰版的《倚天屠龙记》中洪金宝饰演的张三丰对张无忌说:“你有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都快。"

为什么要找到关键诀窍呢,比如很多人会用筷子,但是你去教外国人用筷子,你可能就不知道他为什么就是夹不起来菜,认为他得多练习,最后外国人通过不断观察你的示范、模仿,总算吃力的把菜夹起来了,虽然完成了,但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当你再遇到一个外国人,同样会遇到其它问题,你的教导方案无法复制且不能有效实施下去。而如果你能告诉他诀窍,就是在下面的那根筷子保持不动,再遇到任何不会用筷子的人都能很快的掌握筷子的用法了,这就达到了省力有效的目的。

我不会游泳,拜托一个同事教我,同事告诉我:“你得先让自己能在水里浮起来,把身子在水里铺平。”能想象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害怕呛水,对泳池的恐惧感吗?他把我放在泳池边练习,自己去游了。我只好模仿着他的示范动作练习,试了几下发现根本浮不起来,我就问他,“你过去是怎么浮起来的?”他说:“就想像自己身体很轻,像一根羽毛,你就能浮起来,很简单的。”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对于不会教别人的人来说,简单这个词真的没有意义,我整整站在水里一个多小时,脑袋里都是怎么把自己想象成根羽毛,还是浮不起来,我就明白他教的方法肯定不对。后来回到家,我就找资料,把网上视频里游泳教练说的话都记下来,准备去一个个试。

当我再去泳池里,按照游泳教练的话,一试果然真的浮起来了,原来真的很简单,从那以后,我把公司里很多不会游泳的人“拉下水”,每个人都能在三分钟内就浮起来,感受到泳池也并不是那么恐惧了。如果你要教身边不会游泳的人,这个诀窍就是:

1)让他双手前伸举平,你必须站他身边拉着他的手,让他有安全感;2)憋气并将头放到水面下方呈鞠躬的站立姿势;3)双脚用力蹬地后让身体自然伸展并保持放松。其实最关键的诀窍就是第三步,靠蹬地的反作用力将自己浮起来。而为什么一开始教我的人不用蹬地就能浮起来呢,按照游泳教练的话来说,就是每个人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他胖啊,好浮起来啊……

学习任何东西,不要害怕遇到问题,将问题克服了我们就获得了突破,但是摸索是需要时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能更省力更便捷的获得突破,我们之所以要听别人指点就是避免重复造轮子。时常听到这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通过游泳的例子,证明了好的老师不仅让人受益匪浅,还能节省一大把的时间,误人子弟的老师甚至会限制住一个人本就拥有的能力,我们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就能知道,老师的差距能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甚至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走向。

我们每人都能遇到或好或坏的老师,遇到坏的老师怎么办?难道就不学了么,樊登讲过一个案例:在山上如果被蛇咬了,你是拿着镰刀追蛇,还是割开伤口将毒血吸出来自救?所有人都会明智的选择自救,但真实情景中遇到被“蛇咬”的事,我们却往往选择“追蛇”。我上学的时候也因为遇到一个坏的老师,而因此讨厌那门课,选择不听讲做其它事情,这就是在“追蛇”,最后害得人不是老师,而是我自己。而我们其实可以自学,找视频课程来学习,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就是说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由内而外”地改变,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有力量,然后再去施加影响去改变环境,为自己营造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的降临。积极主动的习惯告诉我们“你是创造者,你掌控着自己的人生”。

诀窍的提炼办法

首先利用OODA循环理论先让自己学会这项技能,这套理论是由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博依德(John Boyd)提出,尽管当时发明它纯粹是为了军事目的。OODA循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武装冲突可以看做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的循环程序。双方都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和敌人。基于观察,获取相关的外部信息,根据感知到的外部威胁,及时调整系统,作出应对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然后再次OODA。

OODA循环理论的本质是如何在看起来无序、混乱、复杂的情况中不断自我迭代、自我调整找到最合适的行动方案,这用在寻找诀窍上简直是最完美的利器。

我们要把每个要掌握的能力当做一个敌人,如何战胜“使用筷子”这个敌人,如何战胜“泳池里飘起来”这个敌人,不断观察、调整、决策、行动,每一次去挑战敌人,都是经验累积的过程,只要成功战胜敌人一次,就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还能战胜,当发现多次都能用最后的OODA战胜这个敌人后,就到了总结的关键步骤,将成功的和多次失败的经验中,对比找到哪些步骤可以省去,哪些步骤必须得经历,形成一、二、三等步骤,然后自己作为初次试验对象再按照总结出来的步骤再试几次,看看还有没有欠缺,能否继续优化升级,最后就是用在别人身上,再观察看看能否成功,是否需要调整,没有问题的话,这套技能快速学习法就完成了,可以作为一套功法流传了。那诀窍是什么呢,诀窍就是你豁然开朗的那么一瞬间,当你不断OODA成功的那一次,有那么一瞬间,你明白为什么过去失败了,亦或者说诀窍就是最关键的那个步骤或是必须要领悟到的那一点或多点。

所以说如果有个好老师,能把诀窍告诉你,你就不需要费这么多力气自己找诀窍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诀窍告诉别人,不希望有人像过去的我一样不断OODA了,人类的传承就应该不断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节省时间和精力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再举个例子,比如如何做好销售的诀窍,可能我一提你就明白了,销售的诀窍就是销售不是卖商品,而是卖的是认知的感觉。怎么说呢,你看苹果手机、小米手机,它们包装盒子都设计的那么好为的是什么,就是让你有种被精心设计,用心每一个细节所包围的感觉。为什么有的销售成单多,有的销售一天都卖不出一件商品,你仔细一看他们对待顾客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发现了,你去一个店里买衣服,看一个销售对你没有好脸色,你会买吗?就算你买,也是因为这个商品让你在认知上感觉到“棒、值、好、出色”等等正向的感觉你才会买吧,而你有没有遇到过,本来一件商品让你犹豫不绝到底买还是不买,但是对销售的好感让你觉得可以买下呢?如此说来大家说的打造产品体验,其实都是围绕着让认知感觉好的方面来做文章。明白了这一点,你是不是不用再考虑记忆那么多方法论,只专心考虑怎么在用户认知的感觉上做足功课,就不会跑偏了,而其实所有帮助提升销售的那些课程都是基于这个点上,不断研发演变而来,这又说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诀窍就是那个最关键的本质,只有找到了这个“道”,就可以无限开发出对应的“术”。

话说回来,OODA和PDCA是什么区别呢?OODA是“要不要这样做事”,如同特工007去偷袭,遇到巡逻兵观察什么时机干掉他还是等巡逻兵走了再向前行进。而PDCA是“如何做好这件事”,就像长官发布作战命令一样,想要拿下敌方大本营,先打哪,再打哪,什么时候打,谁来打。

刻意练习

掌握了快速学习技能的诀窍,还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技能的熟练度和专业度,这有这样才能把这套技能完整的装进脑子里。刻意练习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人。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持续、专注的练习,主要特点是:

1、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2、刻意练习需要具有特定目标;

3、刻意练习要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4、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的某些方面。

“诀窍+刻意练习”就是你要寻找的万能钥匙。

通用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就是简单明了的将学过的任何东西,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出一套不含有专业术语的话语,说给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下至八岁的小孩听,如果他们都听懂了,说明这个概念就完全掌握了。

费曼学习法是由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PhilipsFeynman)所创建,他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

有一名叫Scott H. Young的人曾在12个月完成了4年的MIT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他的超速学习理论和方法即是《费曼学习法》,具体来说,费曼学习法分为4个步骤:

第1步:确定目标

明确你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第2步:模拟教学

模拟自己是位老师,假象有位学生跟你学习知识,要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具体形象地讲诉,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第3步:不断精进

当在模拟教学时,发现哪些地方没有搞懂,将没有搞懂的地方重新学习,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将问题逐个解决掉。

第4步:简化

概括总结,提炼出核心内容,将简化后的知识存入“才能”板块的知识资料库中。


费曼学习法的底层逻辑可通过学习金字塔来说明,学习金字塔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发现并提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而能让学习者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留存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将学到的知识教授给他人。



部分诀窍分享

【生活方面的诀窍】

吃喝玩乐是人与人沟通最熟知的公开象限,尤其在中国与人约会吃饭,说下从南到北的名吃特色,这是打开话匣,沟通感情的常用套路。自古就有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们以这几门技艺相谈交往无往不利。

吃的方面,食物是总容易让人获得满足感的东西,食材在烹饪中,一是能符合出在人们想象中的口感,另外是没有吃过的惊喜口感,这就像创作作品一样,一种是能把人们想象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出来,另外一种是人们没见过的且符合美好的标准的作品。

还是用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举例,做这道家常菜怎么做就比一般做法好吃呢,首先要记得把原有食材本身的特质发挥到位,比如做土豆的时候如果硬邦邦的,那就是断生,肯定没有胃口。很多网上食谱讲鸡蛋炒完直接放西红柿一起炒,我觉得这和吃炒鸡蛋的时候啃着西红柿也差不多是那个味。要想炒出美味的效果,一定是将西红柿的汁液包裹住鸡蛋才算好吃。把鸡蛋跟西红柿分开炒,将西红柿的汁逼出来,再将鸡蛋放进去与汤汁融合,融合就是一个做菜的诀窍。你看炖牛肉汤为什么要炖很久,还要保留老汤,为的是让融合做到极致。融合不只是简单的融合,还要让主次分明。为了炖牛肉汤,倒了些许酱油,结果一不留神倒多了,那你再怎么融合,融合的都是酱油,就不是牛肉了,变成了整整一锅酱油汤,所以得能分清主次,希望哪个味道为主味,哪个味道为辅味,这是另一做菜诀窍。还有一点是要注意的是平衡,为什么专业的厨师要研究怎么去腥去掉一些不好的味道,因为这些味有些人吃的不习惯,影响品尝,而他们说的去味可不是说真的把味去掉,是通过一些人们可以接纳的食材的味道中和这些不好的味道,就像过酸会腐蚀,过碱也会腐蚀,酸碱一中和,对人就没有伤害了,平衡味道的学问如同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当在生活上理解了吃这方面,就可以将特质、融合、主次、平衡去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大道至简,万物之间最终的道是殊途同归的,你看好听的音乐必然也包含了这几个层面,音乐的特质是抒发了哪样的情感,是悠扬?是律动?是强烈?把特质要表达出来。融合是将各种管弦乐键盘乐器等多种乐器之间的融合,也是激昂和舒缓之间的融合。同时融合之后也需要有主次,各声部得主次分明,不喧宾夺主,宾也要体现的刚刚好,让发声错落有致。当然要注意不能太过浓烈,太过高亢,否则想去平衡就很难做到了。

绘画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蒙娜丽莎》是超越了当时年代的画作,将现实人物与虚拟背景融合在一起。达·芬奇成功地运用了“渐隐法”的绘画技法,让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又主次分明,把女性的婀娜柔美用背景烘托出来,整个画面也做到了明暗平衡。像这样高深的杰作,当然细节度要拿捏非常精准,也无怪乎达·芬奇直至去世依然在修改这幅画作没有停笔。

如此一看,世间的学问真的到处都是,学都学不完,但是掌握了这其中的诀窍,我们就能以精品的奥秘去论证自己的作品,从而把握好尺度和注意关键要素,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通过Photoshop解释如何找到学习软件的诀窍,加速软件的学习速度】

想要快速学习某一种软件 ,我们就得站在软件设计者的角度来去分析和学习,就会快很多。只有站在跟软件设计师一样的视角来观察软件,就能更理解软件该如何运用。

首先你想电脑屏幕就这么大,我们该如何将工具展示出来,怎样方便用户操作?每种工具有除本身功能外的附加功能,该如何让用户找到?除了工具,还需要一些功能放在哪?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分析下photoshop(简称PS)。

电脑所有软件的主操作区域只能在中间,只有占据最大的部分,才能方便操作。然后剩下能摆放控件的位置就是上下左右了,一般常见的摆放布局是工具放在最左边,或者上边,右侧和底部一般用于放辅助类的功能。明白了这点,我们打开任何软件都能知道去哪个区域找对应的工具了。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所有的软件,其设计原理的根基来源于现实的业务流程,不可能脱离现实中业务,设计一套违背常理的软件逻辑,这样使用的人是没法理解的。你看我们现实中画画的时候需要有画笔、画纸、颜料桶这些吧,那设计软件自然也得有,左侧就能找到画笔,右侧的图层就是画纸,图层上面的色板就是颜料桶,这么来看PS这个软件就知道大概设计原理是什么了吧。

那诀窍呢,其实PS最难理解的就是图层,图层相当于很多张纸一层层叠上去,关键是这些纸不是白纸,而是把它看作是一层塑料透明薄膜,我们在薄膜上画画的时候,就会把下面的内容也展示出来。当把图层的概念理解了,基本上这个软件就已经掌握50%了。所以一下午时间学会photoshop,只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其实并没有多难。曾经我教一个人photoshop,她说整整大学四年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我说了这几个概念,她立马弄清楚了门道,这就是诀窍的力量。

【软件开发的诀窍】

前边有说到根据数据的流向,来判断程序软件的逻辑结构,这是软件的诀窍。其实初级编程人员就是要能读懂代码,怎么读呢,就是跟着数据流向看程序下一步怎么跳转,去了哪里,当弄明白了这个,再通过多读别人写的代码很快就能成长起来了。所以初级程序员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现在市面上代码太多了,把网上的代码拷贝下来,改一改,基本就能用了。难的工作是那种没有现成的,需要从头想,所以老一代的程序员功底都比较扎实,能自己做一套程序架构出来。

那接下来我通过几句话概括,描述下软件的整个开发历程,要是没有兴趣的可以略过了。

我以电脑时代从网页浏览开始讲起,当时人们访问的网站,都是静态页面,也就是浏览网页像浏览图片一样,上面都是写死的内容。每次想有个改动就需要重新发布网站,比如新闻网站每天有新闻更新就得早早发布整个网站,这样维护人员觉得太不方便了,就想怎么变成动态的呢,于是就想到将网页上经常变动的内容直接去引用一个文本文档里面的内容,告诉程序每次只需要从这里拿新闻稿,这样就基本实现了从静态网页变成了动态网页。

随着网站越来越大,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维护人员就觉得数据放在一个文本文档里,也不容易操作啊,需要查找,还很容易改串行,那怎么办?后来发现还是放到excel里面好用,有一个个表格区分开来,也好改数据了,直接来说就是用表格存了数据。再继续发展数据越来越多了,一个表格存的内容满足不了,而且当有多个表的时候,查找数据,修改数据起来非常不方便,得有一个统一管理的地方,单纯的表格已经满足不了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了,需要有个像样的管理数据文件库的软件,所以就产生了像微软的access这样的小型数据库软件,数据库再大点就是微软的 sql server,这个时候是web 1.0时代,也就是网络公司都是自己维护内容,用户只能看,什么言论不能发表。这样公司维护成本高,而且人们也不满足于只能看,不能说。等到了web 2.0的时代,就变成了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这个时候,用户数据量猛增,为了维护用户产生的大量数据,就出现了高级稳定,功能强大的orcale,就是甲骨文公司开发的数据库软件,特别好用,大多数人就用这个软件管理数据。后来发现这样不安全,需要判断一下谁能访问,我才让他能进入到系统发内容,于是管理后台加了一个逻辑判断,需要中间走一个环节,不能人人都能直接访问我的数据库。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大家都采用了前后台分离的形式,前台用html等语言编写的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网页、APP都是前台的内容,后台用java、c#,就是我们用户看不到的,一般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数据的平台。再然后发现前台的语言逻辑能很快完成程序的编写,于是php这种轻量级的语言出现。数据依然庞大,得有大数据管理吧,所以各种IDE机房就有了。

但是物理机房多了也架不住维护费用啊,曾经有人说如果google公司所有的数据都用真实的服务器,那把公司卖个甲骨文公司,也付不起这么多钱。不用真实的服务器是节约成本的办法,我们现在用的阿里云服务卖的云服务器,都是一个服务器主机虚拟出来的,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硬件维护成本。

有了虚拟机这一概念,大数据时代就飞速发展了。继而数据大到人工不能审查了,怎么办,于是人工智能顺理成章就诞生了,因为人工智能有个机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它,来教会它怎么判断区分你希望它要懂得的规则。下赢世界围棋第一职业选手李世石的AlphaGo,就是通过大量对战的围棋数据来深度学习所实现的。这还没有完,中间还穿插了区块链的发展。其实区块链也是一种存储的方式,只不过从私有化存储变成了公有化存储,这就是去中心化的意思,这里面的概念还有关系型数据库到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升级,这部分内容我还是放在产品经理的书里去讲了,毕竟是专业方面的内容就不多做延伸了。

所以IT行业一直都是为了解决数据的量级而不断技术进步,我们为什么要更快的多核的cpu?是为了更快的速度去运算数据。为什么要从3.5英寸软盘变成CD刻录再到DVD刻录再到U盘再到移动硬盘直到网盘?为了解决可携带移动数据。为什么从磁盘式硬盘变为固态硬盘?为了解决磁盘式硬盘的转速速度上限提高存储速度,以及轻便性。等等一切的一切,所以有本书叫《大数据时代》,一切数字时代的发展都是围绕着数据展开,虽然我跟他讲的内容完全不同,只是为了想说想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跃迁,这就是最靠谱的诀窍。

【如何读书】

学习方面的书籍按类型可以分为智慧类的书、知识类的书、工具类的书。

智慧类的书籍如《论语》《思考快与慢》等这类书籍,各个都是经典,这样的书籍重道而轻术,读一本少一本,是很多知识类书籍理论的源头,难点是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也不能很好的直接运用到生活中。

知识类的书就比如《增长黑客》《幸福的陷阱》,它们是对智慧类书籍的解码和扩展延伸,里面的知识点更倾向于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它更偏向于注重“道”的理解,书中既有一部分“道”也有对道研习出来的“术”,借以辅助读者理解内中的道理。

工具类的书几乎完全聚焦于“术”,这类书籍大多数内容具有格式化的参数,不去追求背后的原理,只在乎如何达到目的。看工具类的书不需要死记硬背,用的时候查阅就可以了,比如字典、《xxx技法》等。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那具体该如何读书呢,很多讲认知方面的书籍都有讲到如何读书,我这里只提两点,第一点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粗读和略读,也就是通过“一瞥”之间掌握一个句子或者段落,隔一行读一行,隔一句读一句句,这样读书花的时间是逐句读书的八分之一,而获得的信息量却至少有一半,这样一半一半读,就能快速汲取书的内容,等书全部了解大概后,再回头去补充在意的那些细节,整本书也就了然于胸了。

在我完成松知体系后,发现读各种书都可以按照这个框架代入学习,不仅能加速阅读,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同时能快速的总结梳理出书的结构,还能纠正书中的不足,做到避坑的效果。我是后来才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发现此方法与这本书中讲的“透视一本书““判断作者的主旨”“主题阅读”这三个主题内容竟然道法相同,也从侧面验证了用松知体系读书的正确性。

那么如何用松知体系来阅读书籍呢,当你掌握了松知体系后,市面上任何书籍的内容都逃不脱这个大框架,极大的增加了我们阅读和理解的速度,并让知识吸纳起来更容易,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不断吸纳,补充完善每个架构板块的详细程度。

当你阅读关于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因为我们已掌握了大部分知识概念,已经站在比较高的一个高度了,所以读起来会轻松很多,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用我们的莹澈图中的时间概念与之对比学习,进而不断完善时间板块。

世间道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需要不断融合新的观点,就能不断提升。按照这样的目标就会很清晰,看书的速度就会加快很多,已经掌握的知识信息可以跳过,没有掌握,发现新的概念就融合到自己架构的板块里。

第二:运用松知体系作为书的试金石。

松知体系是近乎完善且牢固的体系,当遇到其它体系时,可以以松知体系作为参考系,避免被误导。当你读一本认知提高方面的书(你可以随便买一本试验一下),看看是否有如下两点问题:

1)看他的书写顺序,有的书顺序是先自我,再按能力,然后时间、关系、最后又跳到意义,这样读起来如果你没有松知体系作为内功心法,你的逻辑会被有些书可能带晕,可能书的作者没有这个感觉,但是身为读者,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上一章讲完就讲这个内容,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的作者是不负责各部分间联系的,或者他自己也没想过之间的联系,就是觉得这个板块讲完我就讲另一个,这对我们学习起来是个困扰。

2)读认知方面的书还会发现,可能这本书只讲了松知体系的几个部分,其它部分并没有提,这也会造成一个大混乱,为什么呢,很多读者是没有先接触松知体系的,那么他们买了认知提升方面的书籍为的是什么?为的还不是认知提升么,但是书里左一点右一点,星星点点的看似讲到了很多有用的道理,但它连不成线,线也连不成面,是松散的,而且缺东少西,导致我们就又范了“看了这么多书好像学到了什么,但好像还是没有任何提升”,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别人没有赐予我们判断努力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就像身怀武学之人和没有身怀武学之人的区别,没有身怀武学学什么功夫都费劲,还摸不清楚门道,而有了九阳神功的张无忌,任督二脉已经打通,练就乾坤大挪移分分钟的事。修炼了小无相神功的鸠摩智,模拟各种绝学也是轻轻松松,《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与华山派掌门岳不群比剑,左冷禅不敌被刺瞎双目,为什么同样练了辟邪剑谱而左冷禅本身武功比岳不群高却惨败呢,就因为他练的是假的辟邪剑谱啊。虽然辟邪剑谱这个例子感觉有点怪怪的,但是也说明了武功心法缺一招半式,就会有很多问题,产生什么蝴蝶效应也说不好,但会因关键环节不通而与绝世高手失之交臂。很多书友辨别不好书的好坏,往往浪费了时间还走了弯路,而松知体系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第三:归类清晰,可控自主。

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个知识点都有明确存储的地方,工具类书籍中的知识就存储在“才能”里,两性沟通方面的知识就存在“关系”里,仿佛我们有一个GPRS定位导航,知道自己现在是走到了哪里,这就减少了我们在读一本书时的未知感,减轻了认知上的负担和压力,有种操之在我的自我掌控感,还能用松知体系对其所讲的内容以批判思维来进行评判,好的地方我记下了,说的不好的地方,不好在哪里,以后就可以跟同样读这本书的人探讨这里的问题。

当学习不再像是无头苍蝇,而是为了完善我们大脑里的知识大楼,每多份思考,心中就少份迷惑,有了远大的目标做事也避免了迷茫失措。当大楼逐渐雄伟,我们的自信和满足感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不再会与博学的人交流面谈时空有自卑感,多了向他求学、共同精进之心。

【如何做好产品经理的诀窍】

其实做好产品经理,首先要想清楚产品经理是如何诞生的,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产品经理最早是从宝洁公司中诞生这个职位,目的是为了形成产品之间的品类竞争关系,而保证他们的品牌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后来产品经理被引用到各个行业中,然而这么一个职业,由于出现时间并不长,在大学里并没有相关的专业课程,我刚开始从软件开发工程师被调岗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个职业是来干什么的。

如果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的话,就是当有个人想到一个产品,觉得可以赚到钱,开始投资开公司,拉人头做项目,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个时候他既是老板也是产品经理,他提供了产品的所有原始想法和需求,就像扎克伯格一样,但是到后来,公司越来越大,老板需要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公司运营、管理方面,这就需要有人能够配合他的想法,继续对产品把控,提出想法优化迭代,于是乎就招了一些产品经理,等这些产品经理将公司的产品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从里面选一个产品总监,而里面没有成为产品总监的原经理,要么继续待公司,要么就出去单干,自己开公司成为一个老板,这就是产品经理发展的两个方向,除非他不想再做产品了,那可以转行做别的。我面试过很多产品经理,很可笑的是,有工作很多年的产品经理,连为什么出现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公司出现的诉求原因都不明白,如果作为一个其它职业也就算了,但是产品经理是一个公司产品的灵魂,灵魂都六神无主,他怎么能带好团队做好产品呢。正应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在第二部开章就说这个市面上太多不合格的产品经理了,看来从第一部书到第二部书,他也经历了被各种奇葩产品经理而搞得脑袋疼的过程吧。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思路,我们就能明白,做好产品经理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是学好产品技术,还是按照经理的职责做好管理?都是也都不是,产品经理是一个通才,他需要有老板战略布局的眼光,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多面手,他就是一个团队,他不需要什么都会,但必须了解跟他配合的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工作逻辑。从产品到设计、到开发、测试、运营、市场、销售,因为产品不是做出来给自己用的,而是拿来放到市场上,供别人购买使用的,卖不出的产品并不能算作好产品。

下面这张图是做好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基本结构图,外圈中的圆每提升百分之十,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才能提升百分之一,所以这是一个看似门槛很低但是很难修炼精通的职业。我后面也许会出一本关于产品经理方面的书,当然得看邮箱的反馈了,如果需要的人多,我就写好了(2541269540@qq.com)。


打造自己人生的护城河

能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正如【目标】章节中所提到的需求金字塔,我们的能力和价值观决定了向上跃进的根本。现在我们再来反观需求金字塔。当我们自我需求实现,肯定需要靠我们所能驾驭的能力,当我们为社会付出的越多,社会地位也会高,他人也就越尊重我们,而我们尊重别人,也会收获到更多的社交,我们为他人提供各种帮助,给他人提供安全感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安全感,正如那句话所言安全感不是要来的而是给出来的,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想着怎么安全感越给反而越有呢,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美国心灵女王奥普拉


当我们上层需求都获得了充盈满足,我们还会再担心底部的生理需求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认知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看事情本质的不同,在目标那一章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视野来观察需求金字塔,那样固然是正确的,可也限制了我们的眼界,只有从高往低看,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破解珍珑迷局的关键所在!


学到这里,前边所有的内容就可以足够让我们在社会立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解决问题靠的是什么呢?

解决问题靠的是:价值观、能力、心态、方法。

电视剧《聚宝盆》张卫健饰演的沈万三,是富可敌国的商人,当沈万三一分钱没有的时候,可以在矿场当苦力积攒启动资金,没有资源可以通过能力和方法获得。遇到大问题了,心态也很重要,能稳得住局面,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而往往越是大事面前心态比能力、方法都更为重要,我们得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从而稳住局面扳回劣势,心态不好即使才智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周瑜也只能被气得吐血而亡。而决策问题重要判断依据是个人的价值观,当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决策时,大多数人是站在对这件事价值观的看法上来衡量的,这就是毛主席选择哪怕牺牲,也要投身闹革命,带领中国走向解放这么一条艰辛的道路。

价值观、能力、心态、方法综合起来就是认知啊,什么又决定认知呢,就是格局,在需求金字塔上能从上往下看是一种格局,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安全感是一种格局,我们毕生修炼的其实就是格局的修炼。

总想着终身衣食无忧,这是一种低格局的观念,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心智模式,那么往往在公司里,当无事可做的时候,他就会刷刷网页,玩玩游戏,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闲着。曾经红极一时的诺基亚手机所用的塞班系统,当时懂得塞班系统开发的工程师也认为这将一辈子衣食无忧,你想当时诺基亚可是全球手机销量第一啊,可是等到诺基亚时代过去,哪个公司还雇佣塞班工程师呢,如果还抱着这项技能去找饭碗,简直是走投无路。

2019年美国甲骨文公司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当时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养老院,所有曾经在职的员工都是高材生,最低学历都是研究生毕业,结果各个在里面享受着清福,等到消息一下来,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人事经理火急火燎的过去抢人,一面试发现这群人只能做些基础工作,甚至有的人基础技能都过不了关,没有一个面试通过的。

可能很多人还不服气,觉得自己能衣食无忧就很幸福有什么不好的,单纯说怎么活没有孰对孰错,毕竟有的人想活下去都是种艰难挑战,世界上运气好的人也可以一辈子活的轻轻松松,每个人活法不同。而我所说的是格局,衣食无忧也仅是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底层格局,如果让我选择,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我选择精彩的活着,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发挥自己的能量。特朗普72岁还要竞选总统,还要拥抱不确定性,那我辈中人在面对如此变化快的时代是选择每天如一日,还是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我小时候生活的厂区,有的工人去厂里签个到,就可以回家睡觉领工资了,生活很惬意,我也不知道每天他们回家能做什么,后来随着成住坏空,厂子倒闭了,也不知道这样的人何去何从。还有个新闻,说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妈打官司,状告自己原工作过的高速公路单位,原因是自己在收费站工作了这么多年,除了收费别的什么都不会,单位把自己开除了,自己该怎么活?

人之所以被称为智人,不是说满足基因的传承就够了,既然选择学习这套松知体系,那不能学来就成了屠龙之术,那就毫无价值可言。既然我们拥有了过人的本领,就要有使命感,如同金庸所解释的何谓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看世界,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提升技能水平,扩充自己的技能池。任何技能都有过时的可能,人生的护城河不是一劳永逸的建一条河就完事了,熟用一个技能只是护城河策略其中的一部分,城池要发展、治理、稳固,只有不断地调整完善,提升多方面才能来抵御未知的风险。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样的境界,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格局。

如果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的关键点是什么,是铁索连环吗?当时曹操新得荆州,军势正盛,他认为此时手握大军,只要挥师南下,一举灭掉东吴,则天下唾手可得。然而当曹操真的率军南征时,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带领的部队基本都是北方人,平原征战,攻城略地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北方士兵到南方后水土不服,常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而且更多的士兵在船上会出现晕船,他们在船上站都站不稳,更别提与孙刘联军对抗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庞统向曹操献铁索连环的计策。庞统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意思就是:“大江中的风浪不息,北方的兵受不了如此颠簸,这样下去很容易生病,用铁环将船连起来,铺上板子,人和马都可以畅行无阻,再大风浪也不用害怕了。”然而这是导致曹操失败的一个因素,曹操也不傻,曹操这边有才能的谋士也很多,自然知道这样弊端就是怕火,而当时的曹军是在长江的上游,位于西北方。东吴的水军是在下游,位于东南方。农历的十月是冬天一般都是吹着西北风,当时的情况下东吴根本不具备火攻的条件。所以铁索连环这个计策表面上也是在帮助曹操。

那是草船借箭还是黄盖假投降呢?都不是,关键点是借东风。大家都知道船连起来,最怕的就是火攻,可是又没有东风,对于这个情况诸葛亮和周瑜也明白,周瑜因此甚至都急的生病昏厥了过去,而这东风还真就让诸葛亮给借成了,一场大火烧得曹操再无抵抗之力,这才有了后面华容道曹操那么狼狈的经历。

为什么在三国里只有诸葛亮被称作“卧龙”,正因为别人有的能力他有,诸葛亮和周瑜都明白火攻是取胜的最好办法,所以一人在手中写了一字“火”,但是他有的能力,别人没有,最关键的技术借东风,就不是曹操麾下谋士和周瑜所能掌握的技能了,也因此在他们眼里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超越了常识。而人才之所以精贵,从古至今都是稀缺资源,正因有着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具有颠覆一切,反转劣势的能力,而这一切皆因才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