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的事叫意愿,做讨厌的事叫意志。
从小学起我就喜欢上学,因为到学校有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虽然我有十一位兄姐(你们可叫我十二少),但和兄姐年纪相差太多,而且他们上班的上班,上课的上课,家人虽多在家里反而常常是只有我一人独处。
上学虽然好玩,课程学习对我而言也算不难,刚开始前六年都还能应付得过去。但我有个大苦恼,那就是要缴作业,要背书、要作文、要写字。每天为了写作业让我痛苦不堪,下课回到家中,内心充满抗拒,幻想明天地震或台风,不用上课,老师生病不来上课⋯⋯,到了就寝时间写没几个字,为了怕被处罚,要不就胡乱快写应付了事,有时会做些啊Q式无言的抗议,第一个字正常,第二个字写得像蚂蚁般的小,第三个字比格子大,第四个字挤在右边,有的字瘦得像竹竿,有的字扁得像餅乾⋯⋯我讨厌写作业,老师:你让我写得痛苦,我让你看得辛苦。
我爱看书但从不背书,开学第一天拿到课本,回家后我就从头到尾全看一遍,然后就把书本给恭奉起来不再动它,往往到了学期末我的书还是全新的,常常到同学家看课外书,童话故事、漫画、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有字我就看,连高年级的书我也看。但要我背书,那简直是要我的命,所以常常因背不出来而挨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一回我的国文老师大发慈悲要送分,说明会考那段课文,只要默写出来,就可稳拿五十分,结果我那五十分全没,因此国文不及格,为此需要重修国文而晚了一年毕业。
作文更是让我痛苦,虽然课外书看得多,但作文实在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写“我的家”就是爸爸妈妈和兄姐,“我的志愿”要当科学家⋯⋯不用二十个字就写完了,不明白作文簿干嘛拿么多页?作文课不是在胡思乱想,就是看课外读物,我每篇作文几乎是不会写到第二页的,最夸张的一次是整个学期只写了第一页,题目是“我的家”。
中学时每周要写24个字的大楷和一百字的小楷,唉!硬体字都不想写了,拿毛笔比锄头还重,用手指哪里拿不起来啊!纸上写没几个字,衣服上墨汁倒是不少,写书法真是个让人极端痛苦的苦差事。后来不知那位同学发现了一样宝贝,一种特殊的笔,可以用像原子笔的方式写出像毛笔般的字来,除了少数学霸之外,大部份的同学都这这神奇的笔写书法和周记,所以几年下来多数同学对能写毛笔字的人都非常敬佩,对书法我只能欣赏和表达赞叹。
自从走向心灵成长之路,开始变得更觉知,更有注意力了,对于此时、此地,对于当下的自己更有意识。当更深入的工作自己之后发现,对有兴趣的事物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和觉知是容易的,但对于没兴趣的事则很困难,而对于讨厌的事保持注意力,并投入其中那几乎是不可能,内在的抗拒和摩擦太大了,我们会想要逃离,不去碰触以避免痛苦。
而不幸的是,真正的深度学习、人际关系的改善、新技能的养成都是需要经过这一段痛苦与纠结的过程,要走过就需勉强自己带着极高的注意力持续去做,去调整与改变,不但要有“意识”去“做”还要有“意志”的继续“做”下去,才会有所成就,才能有所改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不然就没有深度,学了一百样,结果是一百个一样,几年下来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上了许多工作坊,会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而我还是原来的我,依旧怠惰、担心、紧张、焦虑、不开心,外在开来风光内在依旧恐慌,心灵没有实际的成长与进展。
生命自己会找出路,光是有“意识”有觉知还不够,我需要内在的力量,不被自己的惯性,不被外在环境影响的能力,所以我开始去做我讨厌做的事,因为做讨厌的事会考验并锻练我的意志力。“意识”和“意志”就像人的两条腿,都健全了才能走的又稳又快又远,心灵成长路上也比较不会走上歧途。所以我开始把过去最讨厌的事拿出来做,来锻练自己。
现在每天早上早餐前,趁着头脑清楚,精神充沛时现写一篇文章,大约要花两小时,一次就很痛苦,我今年还要每天写,想到这我就快哭了。午餐后再学一小时的英文文法,晚餐前练一小时半的书法,睡前再加码,练一小时钢琴。在每有老师指导,没有旁人督促,我能坚持多久?这是意志力的大考验,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一个月必然能感到不同,三个月有小成绩,一年肯定有成果,三年下来绝对改头换面,想做什么都会成功如愿。
为了支持与鼓励同学们开始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从八月二十二日“从现在改变未来”的微课后,我兑现我对自己的承诺,每天发文、练书法、学英文、弹钢琴,即使是最忙的星期二,我奔波在龙潭、中坜、台北距离约五十到七十公里的这三个地方上“神圣舞蹈”,一早出门回到家就快晚上十一点,没有时间全部都做,我一定会勉强自己,完成最讨厌的作业写“作文”,所以星期二的今天你看到了这篇。我要赶去上课了,你是否也愿意稍微勉强一下,“记得喝水”顺便打卡,只到九月底,然后觉得好真有改变再继续,我确信你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