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鸿鹄不屑燕雀之啼

邹无忌见萧笙一脸无奈地跪在那里,不由笑道:“陛下,这小子不知轻重,也不知检点,不过挺合老臣的脾性,老臣求个情,让他起来说话吧!”

康宁帝坐在龙椅上冷冷说道:“哼!还不谢过邹老将军!”

萧笙连忙爬起来向邹无忌道谢,老将军笑着捶了他一下,见他只是晃了一晃,不由感到惊奇“小子,身板不错嘛!”

王士真看萧笙如此胡闹,怕他再惹出事端,不由佯怒说道:“好好说话,莫要像刚才那样不知深浅!”

萧笙苦笑,转身对礼部李尚书说道:“李老先生,容学生问您一句可好?”

康宁怒道:“萧笙,李爱卿年事已高,倘若你还像刚才那样胡闹,朕定不饶你!”

李默一笑“你一定也不知道我的大名了?”

萧笙汗颜,连连作揖,李默也不以为意“你问罢!”

“老先生,天下文臣可有不欲配享太庙者,可有不想谥号文正者?”

李尚书一脸苦笑“绝无可能。”

萧笙转身对方才那位大臣说道:“天下武将,无人可以抗拒封狼居胥,天下文臣,无人不想谥号文正,此乃人臣最高荣耀,必将名垂青史。同理,对于天下儒生而言,有两件事无人能够抵御,一则立地成圣,配享孔庙;二便是编撰国史,此乃三不朽之立言,必然汗青留名,光照千秋。”

萧笙嘿嘿一笑:“小人好利,君子好名,他们怎么可能不来?”

众多文臣都暗暗点头,编撰史书仅次于配享孔庙,司马迁,班超,范晔,陈寿,房玄龄、欧阳修,但凡能编撰史书之人,莫不都是一代文宗,名垂万世。这种荣耀远非王侯将相所能比拟。

没有儒生可以抗拒,绝对没有!

只不过萧笙前面明明说得极好,偏偏又加一句“小人好利,君子好名”,还嘿嘿了两声,“小人好利”还算公道,这“君子好名”听起来怎么那么难听!

这时翰林院大学士窦迁站了出来,怒声说道:“编撰国史乃翰林院之事,与国子监何干?”

不少大臣都皱起了眉头,更有数人向窦迁投去鄙夷的目光,这事刚有点眉目,你就过来抢功?

萧笙先向大学士行了一礼,轻声道:“敢问老先生,您认为那些江南腐儒会答应到翰林院做官么?”

腐儒?

这萧笙为什么总喜欢暗地里骂人呢?

窦迁道:“这?谁说编撰史书非他们不可?我们自己编写也未尝不可。”

“为何之前不编撰?”萧笙还未作答,早有一个大臣冷笑问道。

窦迁哑然,随后吱吱唔唔说道:“那……那不是时机未到么?”

不少人都露出鄙夷之色,时机未到?看他那语气不足的样子,就知道纯属心虚之言。

这时另一位官员道:“窦大学士,我们自己编撰前朝史书未为不可,但能服得了众么?”

窦迁默然,因为不论怎么编写,那些学识通天的江南大儒一定会挑出毛病并大加挖苦,说不定还会著书立说冷嘲热讽。那些大儒性格虽然恶臭,但学问却极为扎实,不可能挑不出错处来。尤其涉及到卫朝,哪怕他们指鹿为马,混淆黑白,世人也会信以为真。可以这样说,翰林院不论如何编撰《元史》和《卫书》,都等同于惹火上身,自取其辱。想到此处,有些恼羞成怒,“如果他们来到长安,不顾君臣之礼怎么办?”

众臣窃窃私语,那些江南大儒无一不清高狂傲,本身就对大乾朝抱有偏见,到时倘若非要留下一个文人风骨,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冒犯了龙颜再惹下杀身之祸,岂不事与愿违。然而这话怎么可以当众问出来,仿佛示弱露怯一般。如此青口白舌,实在有失体统,怪不得这窦迁年近五十还只是个从四品学士,确实不堪大用。

萧笙笑道:“猛虎无视村犬之吠,鸿鹄不屑燕雀之啼。”

看看人家萧笙,果然有奸臣的潜质,云淡风轻之间,又送出一个高明的马屁!又快又准又舒服,惹得几名大臣直皱眉头,没看康宁帝也掩藏不住眉宇间的笑意,不停点头么?

谁说这个萧十两是一个不知轻重不知好歹的书呆子?他拍起马屁来连脸面都不要!

“这岂非示人以弱?”

“老先生,编修国史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这些江南大儒,更需要翰林院诸位精诚协作。何谓精诚协作?不就是相互监督彼此补遗么?资料俱在,史实也俱在,毫无证据道听途说之事岂能编入史书?秉承史家之风骨,不赞不毁,不藏不掖,不偏不倚,秉笔直书,此乃编写史书之人需要恪守的准则。众目之下,铁证如山,他们就算想妄言妄议也不可能,除非扔掉自己一世清誉,自己编写的史书总不能任由别人挑毛病进行讥讽和谩骂吧?这和打自己脸有何分别?做不到持心公正,还编什么国史,不如回家种地瓜去吧!”

有人笑出声来,朝廷郑重邀请他们来编撰史书,如果拒绝,那么就不要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如果应邀而来,则必须尽力而为,否则一世清名就会变成一世骂名。越是大儒,越是清高,越怕沾上污名。

这是阳谋,哪怕他们明知是计,也得心甘情愿地踏进来。

“他们倘若想要自己编写呢?”一人问道。

“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当年我大乾攻下金陵,进入皇宫之后太祖特意下令,所有卫朝皇室资料、行文、旨意、公文、邸报都不得损坏,原封不动地运往长安。没有这些文书,他们怎么写?”另一位大臣出列说道。

“编撰史书和做学问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他们的文章杂记学生也读过,既无太史公的谨严与文采,也无韩昌藜的韵味和势度,怎么可能写得出传世之作?就算写出来,我们大乾文人也不是吃素的,将其错误一一指摘出来,他们还有脸面自称一代名儒么?不名声扫地才怪。”萧笙笑道。

年纪轻轻怎的如此阴险?这种想法可以有,但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仿佛迫不及待地告诉所有人——我是小人!

这人也太无耻了些。

“那……这元史和卫书如何署名?”窦迁问道。

众人纷纷注目,编撰史书,名贯千古,谁不想署上自己的名字?怎么署名,顺序如何却大有讲究。

读书人一旦起了贪念,比阴险小人更为恶心。

“共同编撰自然共同署名,把其他人都加进去,不过添加一篇序文罢了。”

窦迁冷哼一声:“说得轻巧,你不怕那些儒生对卫朝大加赞誉么?”

萧笙笑道:“越赞越好!”

“为何?”

“古人云‘凡颂皆刺’,他们越赞颂就越说明卫朝末代君主昏庸腐朽,自取灭亡,更说明我们大乾光明磊落,胸襟如海。”

简直太坏了,坏得明目张胆,毫不掩饰。

“把这些大儒接到长安之后呢?”

“学生不建议安排他们住在馆舍,最好住在国子监,先和翰林院共同订下一个章程,共同遵守,互相监督,然后合编国史,空余时间便来国子监乖乖地传道授业解惑吧!”

“你如何保证他们会到国子监当教授?”

“他们以为长安是自己家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如此便宜之事?何况各部衙里还有那么多能臣,学生绝不担心。”萧笙说完这话,一脸不屑之色。众人都知道他不屑的并非各位,而是那些江南大儒。

此人怎么对儒生那么大的怨气?怨到控制不住,非要当众说出来。同时不由对萧笙也高看一眼,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想出一条阴损的阳谋,不得不说是个人才,只可惜心术不正,虽然口口声声说什么圣贤之道和王化之源,然而骨子里却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不出意外,他日必为奸臣!

大殿之上,哪一个大臣没有玩过阴谋诡计,但都心照不宣,点到即止。谁曾想此人竟然毫无羞耻之心地当众说出来,还洋洋得意。

不出意外,他日必为弄臣!

尤其最后一句更加耐人寻味,其言外之意便在于萧笙只是一个八品小助教,设计将那些江南大儒们骗来已经完成使命,总不能还让他想办法留住他们吧?这剩下的事情便交由到各部各司,如果连这点事都做不明白,还有什么脸面位列朝堂以能臣自居?

康宁帝环顾四周,突然说了一句“诸位爱卿,朕可不想听到什么风言风语。”

众人皆知此事已成,皇上这话无非警告各位臣子,萧笙说的这个阳谋不得外传。想想也好笑,设下计谋让江南大儒前来长安本应在密折中提出,却阴差阳错到众人皆知,也算天意。

这时一位大臣说道:“陛下,针对国子监藏书一事,微臣有一些疑惑,想问问萧助教。”

(第一卷为公众章节,共七十章,可以发到其他任意平台,后续章节已发在“息·壤·中文网”,如果觉得此书还凑合,可以前往阅读。叨扰了!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