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3.负担品
相应部22相应22经/负担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那里……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负担、荷负担者、取负担、以及放下负担,你们要听!
而,比丘们!什么是负担?应该回答:『五取蕴。』哪五个呢?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比丘们!这被称为负担。
而,比丘们!什么是荷负担者?应该回答:『个人。』这样名、这样姓的这样一位尊者,比丘们!这被称为荷负担者。
而,比丘们!什么是取负担?是这导致再生、伴随欢喜与贪、到处欢喜的渴爱,即:欲的渴爱、有的渴爱、虚无的渴爱,比丘们!这被称为取负担。
而,比丘们!什么是放下负担?就是那渴爱的无余褪去与灭、舍弃、断念、解脱、无依住,比丘们!这被称为放下负担。」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大师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五蕴确实是负担,人是荷负担者,
世间之苦是取负担,放下负担为安乐。
放下重负担后,不再取另一个负担,
根除渴爱后,无饥渴地般涅槃。」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在码头的装却工人或火车站的搬运工人,搬运沉重的货物从一处到别处。某些货物因为过于沉重,需要使用吊车协助搬运。在缅甸工人背著一袋一袋的米是常见的景象。一个强壮的男人可以背著它,在肩膀擔上一段颇长的时间。这个颇长的时间,实际上只有几分钟,他不可能维持几个小时,更不要说几天。如果他要永远背在肩膀上,他将会因重压过度而死。当他抛下它的时候是多么的解脱!他立刻感到欣幸,最后的工作终于完结了。
但这仅仅是一个人所擔载的一般货物。那么“蕴”(khandha)这个负担呢?这个被称为人的五蕴身心现象呢?当我们执着于五蕴,便有“五取蕴”(upadanakkhandha)。这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尊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蕴”这个负担,比起任何其他人们日常所担载搬运的物品都还要沉重。每一众生都忙著维持身体的安康,需要每天喂养它以保持健康。某些人不只需要保持自身的健康,还要兼护他人的安康,这不仅是一段时间,而是整个人生。现在已如此,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在无尽的轮回中,均携带着“生存”这个负担。我们不能够把它从肩膀上稍微放下片刻。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同佛法的原因,这就是我建议人学习佛法的原因,除非你是睁眼瞎,我们都背负着沉重的身体为了生存健康等等劳累甚至不惜犯罪,可从来没想过这个身体是不是我,我又是谁,无数次从床上挣扎的爬起来只为生存挣钱,这个挣扎的又是谁呢?谁敢说自己自由?生命不仅仅没有意义,而且是荒谬的累赘,这一点叔本华早就有所洞见。可是他也好虚无主义者也好都没有办法,尼采也没有办法,只能发明一些思想上的心灵鸡汤,没有任何意义。真要解决问题就去修行佛道,兼着学习科学。除此之外都是扯淡